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唯美说说 >而表修饰的句子有哪些-摘抄198句

而表修饰的句子有哪些-摘抄198句

时间:2024-06-23 06:50:07来源:互联网整理 作者:海子 点击: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2、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3、转折关系:可连接分句也可连接词语,可译作“但是”、“然而”、“可是”、“却”。

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5、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作“在”、“从”。

6、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7、第三类:起连接作用的,如“而、则、乃”;

8、表示“是”。

9、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0、其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有“之、而、其、以、于、为”,下面就详细讲解这六个重要的文言虚词。

1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12、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13、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14、环而攻之而不胜。——(后一个“而”字表示转折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5、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16、三、动词

17、送东阳马生序中有(6)句带而字的句子。而字共出现9次。

18、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19、二、助词

20、例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例如:一丝而累,以至于寸。招而往暮而归3、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例如:人而无信,不知其也。4、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例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5、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例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6、通“如”:好像,如同。例如:军惊而坏都舍。7、通“尔”,你,你的,例如:若欲死而父。8、等同于罢了。例如: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9、等同于才,方才。例如:赖肤觉之助,而后见为体。10、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相当于“何况”。例如: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21、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22、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23、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

24、屠惧,投以骨。——《狼》

25、一、介词

26、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27、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格式:主语+之+谓语)

28、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间可译“的”,

29、这个句子中的而应该是表示修饰的

30、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31、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3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3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34、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35、助记口诀:

36、其字可代我和他,远指“那”来近指“这”,

37、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小石潭记》

38、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39、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格式:宾语+之+谓语)

40、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

4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4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43、以我酌油知之。——《卖油翁》

44、欲报之于陛下也。——《出师表》

45、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46、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

47、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

48、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49、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50、于字可译“到、在、从”,也可翻作“对、与、同”,

51、“而或”,相当于“有时”。

52、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5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54、其如土石何?(加强反问语气)——《愚公移山》

55、承接关系:这种关系一般表示“而”前后的分句或词语有动作的先后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

56、以其境过清,不宜久留,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57、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58、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59、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60、也可译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61、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

62、常用的文言虚词大致有四类。

63、修饰原指修改润饰,使文字生动.表修饰这个说法常常出现在语文文言文虚词知识结构当中,是一种术语,指的是这个字在语句中起到修饰润饰的作用,称为表修饰.表承接就是接连上一个动作,你可以简单理解为.怎么样然后就怎么样了.“以”作为连词时,有时候可表示修饰和被修饰关系。  现代汉语的修饰关系中,修饰与被修饰词之间,可以用“的”、“地”,如“五色的旗子”、“愉快地交谈”。也可以不用,如“五色旗子”、“愉快交谈”。在古汉语中,修饰与被修饰词之间一般需要加一个虚词,承担这个语法功能的,一般是“而”字。“以”在表修饰时,其作用与“而”同。  如:《归去来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这里的“以”表修饰,同而。  其实表示并列关系时,以和而也可以通用的。如:“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句中的以,都是而的意思。

64、可译为“到”、“往”、“去”等,后面一般跟地点名词。

65、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66、已而夕阳在山。——《醉翁亭记》

67、一、代词

68、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69、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70、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71、“而后”,相当于“然后”。

72、朝而往,暮而归。(“朝”、“暮”分别是“往”、“归”的时间状语)——《醉翁亭记》

73、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74、假诸人而后见也。——《送东阳马生序》

75、“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76、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格式:定语+之+中心语)

77、音节助词。用来调整音节,没有实在意义,可不译。(用在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或时间副词后)

78、第二类: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于、为”;

79、既而儿醒。——《口技》

80、表示“担任”、“做”。

81、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82、马之千里者。——《马说》

83、而作连词要分清,并列承接与转折,

84、何陋之有?——《陋室铭》

85、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

86、二、副词

87、用在被动句中,介绍行为主动者,译为“被”。

88、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89、第一类: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

90、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狼》

91、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92、四、特殊用法,同“已”,已经。

93、有时相当于连词“而”,或者不译。

9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95、三、作动词,可译为“认为”。

96、“以”作介词“把、拿、用”,因为、按照、在、凭、从,

97、而”字的用法1、表示对称或领有,相当于“你”、“你的”予岂不知而作。

98、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译作“比”、“胜过”。

99、又作连词如同“而”,偶尔通假要分清。

100、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101、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10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03、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对”、“同”、“给”、“到”等。

104、修饰关系:“而”前后的词语构成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而”表示时间、情态、方式、方向等,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105、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106、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邹忌讽齐王纳谏》

107、一般用在动词后面,作宾语。多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相当于“他/她/它们”、“这”等。

10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代知识,指学过的知识)——《论语》

109、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110、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111、衡于虑,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2、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113、记之而去:先做记号记下来,随后离开,所以这里而表承接。

114、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11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116、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

117、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

118、形容词后表比较,动词之后表被动。

119、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格式:中心语+之+定语)

120、用作动词“去、往、到”,用作助词可不译。

12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122、吾恂恂而起,视其缶。——《捕蛇者说》

123、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124、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指代前面的“骨头”)——《狼》

125、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代人。他,指曹刿。)——《曹刿论战》

126、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127、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128、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

129、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130、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陈涉世家》

13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片王纳谏》

132、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133、承译“接着”转译“但”,状语后头表修饰。

134、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

135、扁鹊望桓候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136、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译为“替”、“给”等。

137、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

138、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139、默而识之。(“默”表示“识”的方式)——《论语》

140、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141、后带数词译“其中”,表示反问译“难道”。

142、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译作“向”、“对”等。

143、渔人甚异之。(指代渔人前面所看到的景象)——《桃花源记》

144、属予作文以记之。(指代重修岳阳楼这件事)——《岳阳楼记》

145、一、主要作连词用,一般表示以下关系。

146、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147、第四类: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焉”。

148、肉食者谋之。(代这件事。)——《曹刿论战》

149、表示“当作”、“作为”。

150、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周亚夫军细柳》

151、二、跟其它词构成复音虚词。有以下几种情形。

152、既出,得其船。——《桃花源记》

153、睨之,久而不去。——《卖油翁》

15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155、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156、武陵人为业。——《桃花源记》

157、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158、表示被动,译作“被”。

159、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

160、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161、二、动词

16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

163、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

164、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邹忌讽齐王纳谏》

16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166、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167、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尔。——《送东阳马生序》

168、二、连词

16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

170、“既而”、“已而”,相当于“不久”、“一会儿”。

171、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172、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173、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用来”。

17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175、潭西南而望:望是动词,西南是望的方向,所以表修饰,但没办法翻译。

176、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出师表》

177、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178、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

179、作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作“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

180、受制于人。

181、故为之说,以俟夫人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182、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

183、其一犬坐于前。——《狼》

184、表示“成为”。

185、三、连词

18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187、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188、介词,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等。

189、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第一个“其”,表反问语气,可译作“难道”;第二个“其”,表推测语气,可译作“恐怕”。)——《马说》

190、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191、家贫无从致书一观。——《送东阳马生序》

19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193、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译作“因为”、“为了”。

194、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195、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指代千里马)——《马说》

196、表原因。

197、文言虚词是指不表示实在的意义的词,在文言文中一般不作句子成分。文言虚词可以做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198、隶而从者:这一句关键是从,跟随,怎么跟随呢?不是隶,而是作为仆从的身份,有人理解为动词,这是错误的,应该是状语,本句翻译为:以跟随的身份跟随来的人。所以这里的而表修饰。

上一篇:画画的好处的优美句子-集锦131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