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唯美说说 >道德经读书心得感悟100字汇总61句

道德经读书心得感悟100字汇总61句

时间:2024-01-04 07:05:31来源:互联网整理 作者:海子 点击:

1、老子认为,人类万物,天地,日月,星辰都是相对的,皆有生死。万物皆循道而生,循道而终。唯有道不生,不死,不灭。

2、总之,韩非占在法家立场,对老子的哲学思想进行了法家化改造。未必符合老子本意。

3、有形者生于无形,有形者,混沌也。此之谓道生一。

4、推崇柔弱的智慧,崇尚守柔贵雌,其他如功成身退、祸福相倚、上善若水等思想不仅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也是照亮我们前进道路,指引我们人生的大智慧。

5、做一个懂得奉献和付出的人。给予是一种美德,奉献是一种品质。一味的索取只会让人生之路越走越窄。虽然奉献有可能失去些什么,但是人总要明白有时候失去是另一种方式地得到。可能失去了"物质",但是却赢得了"精神",给予的帮助越多,得到的内心满足感越多。读书笔记当然奉献与付出不是毫无保留地,一味的付出不计回报并不是可取的。懂得付出和奉献的度,适可而止就好。做一个懂奉献的人,乐于助人,温暖他人。

6、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7、道可道,非常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所恶,故几於道。

8、做一个善良的人:公道自在人心,善良的人不辩解,以理服人才是他们的追求。花言巧语善辩之人一味辩解,忠厚老实善良之人从不诡辩。一个人越强调什么越说明他内心缺少什么,越是解释越是掩饰。"善者不辩辩者不善",与其强词夺理,不如以理服人。做一个善良的人,忠厚老实,以理服人。

9、冲气以为和。此之谓二生三。

10、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1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12、在道家经典《列子-天瑞》中有详尽解析:

13、《老子》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4、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15、天地自然尚且不会让狂风暴雨长久,何况是人呢?

16、天地含精,万物化生。此之谓三生万物。

17、马云感悟读出了他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读出了他自己的哲学思维和行为方式,读出智慧,读出明理等,悟出了真正的完美。

18、强盛的大国不要总想着兼并那些小的国家,小国也不要过分的顺从大国。这两者都能够实现自身的愿望,强大的一方更应当谦下!第五章》4.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19、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20、儒家、道家、法家皆认为,祸福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但儒家和法家认为祸福的转化由人决定。而道家认为,祸福的转化人是无能为力的,由天决定。

21、知⼈者智,⾃知者明。胜⼈者有⼒,⾃胜者强。

22、总之,对《老子》的理解,最透彻的,是道家经典《列子》、《淮南子》。

23、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之。

24、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25、天之道,利而不害。

26、安静中体会生命的美好,修养自己,如此安好……

27、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28、韩非对《老子》之道的解读比较准确:道者,万物所然,万理之所稽也。今日谓之自然法则和客观规律。

29、道德经的感悟:这本书向我们展现了老子圣哲的形象,老子在书中拓展了古人的世界观,丰富了辩证法思想,用深邃的哲思洞察了宇宙的本质,他的形象只有圣哲二字方能相称。这本书所谈论的很多的东西,也足以表达古人的智慧。

30、老子如果在天有知,定会死不瞑目。

31、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32、学习《道德经》的感悟:所谓不争就是双方都知道彼此的斤两,所以不争。争的情况只有一种情况:有且只有一方不知深浅,一定要争。是有人一定要跟圣人争,圣人不争不是争不过,而是没必要。

33、老子提出的道,是他哲学思想的核心。道的含义博大精深,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来理解。事实上,宇宙万物之运行,是存在一定的客观规律,这个客观规律,需要我们有联系的、全面的来认识,来理解。但人类限于时间和空间,能全面系统地认识宇宙万物,看来是虚渺而不可能的。但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自己走过的路,要不断总结,不断思考,找出规律,逐步认识世界,理解世界,掌握未来世界的运行规律。所以对待老子的思想,要批判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他的许多内容在今天看来也是十分具有指导和教育意义的。例如功成身退宠辱不惊等为人处事的原则是中华民族的精髓,更是安身立命,为人处事的基础。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老子提出的致虚守静,少私寡欲等处事的哲学是拯救人们心灵的一剂灵药,让我们正确的看待得失,可以净化人的心灵。

34、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35、董仲舒在《竹林》篇中,对老子此言的解析,与韩非的解读如出一辙:

36、不生者能生生,不化者能化化。生物者不生,化物者不化。”不生不化,生物化物者,此之谓道。“

37、学习道德经是人生中能够走得安心Ⅰ懂得人性的调理和转变。能够有感恩。善德良言。对人或事,有一定的凉解和善意。为绕着人生的顺其自然的态度。不会给人们在生活中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懂得感恩之心,接受不同的人生观。走出困境,从中找到美好生活。我最初学习也没什仏才知,是不够撑握的理解。还是在感恩头条给于我无限的好机会,努力学习多的知识,走好人生道路!

38、最典型的是《韩非子-杨权》,主旨是宣扬天赋君权。老子认为,万物循道而生,循道而终,唯有道不生不死。而韩非认为,君主就是道,臣民是万物。臣民为君主而生,为君主而死。基于此,韩非子才提出三纲理论: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韩非甚至认为,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君主诛臣,焉有过?!

39、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兮若无所归。不⾃见,故明;不⾃是,故彰;不⾃伐,故有功;不⾃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40、译文:“道”经常是无为而没有一件事物不是它所为。侯王若能保有它,万物将自动向他归附。归附了,还要有所作为,我将用“无名之朴”来制止它。“无名之朴”,也不过是制止欲望。制止欲望,走向安静,天下将会自然稳定。

41、祸莫⼤于不知⾜,咎莫⼤于欲得。故知⾜之⾜,常⾜矣。

42、《老子》又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43、做一个真实的人:人的一生,总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能说会道,有的人不善言辞。有的人甜言蜜语信手拈来,有的人沉默寡言却内涵丰富。说着悦耳动听却不走心的话远远比不过说着逆耳忠言却溢满关怀的语言来的动听。"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正是说明了与其华而不实,不如朴实无华。由衷而出的信言远远好过满嘴奉承的美言。做一个真实的人,求真务实,实事求是。

44、世人的福祸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人们的生活只有符合自然的规律,符合因果的规律才能有所收获。

45、齐顷公骄奢无礼,怠慢晋使,致使齐国在齐晋鞍之战中大败,国几亡,为天下笑。之后齐顷公知耻而后勇,励精图治,内爱百姓,外敬诸侯,齐国大治。福本生于忧患,祸生于喜。

46、混沌分,轻清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此之谓一生二。

47、《道德经》又名《老子》。第一个解析《老子》之人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韩非。《韩非子》中有《解老》和《喻老》两篇。

48、一本《道德经》,一生做人的智慧。

49、感悟: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专注于耳目口腹之欲的所谓享受,或对名利权情的争夺,这些人的追求方向如此,除非能自我觉察,否则自然没有时间精力能安静下来,静心心观察大自然的规律。心怀天下者,方可取天下。

50、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道德经》第二十三章多听少说,顺其自然。狂风不会刮一早上,暴雨不会下一早上。

51、在道家经典《淮南子》中,塞翁失马,焉知祸福的故事,才是对‘福兮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伏’的正确解读。

52、圣贤之人不积累财物,会一心想着人民,这样自己反而会变得富有。给与人民,奉贤大众,这样自己得到的反而越多。

53、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54、多言数穷,不如守中。——《道德经3.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道德经第六十一章》

55、做一个为而不争的人,顺其自然,踏踏实实,努力过就好,要明白“越努力越幸运”,但也要懂得非己莫强求。得到了好好珍惜,得不到不去强求,失去了顺其自然,快乐就好……

56、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道德经第五十六章》

57、有智慧的不会多言,那些多言的人,一定是没有智慧的。

58、天之道,利⽽不害。圣⼈之道,为⽽不争。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59、而儒家经典对老子思想,会进行儒家化解读。法家典籍对道家思想,会进行法家化改造。

60、做一个聪明的人:脑袋聪明的人知识大都不怎么渊博,因为他们觉得聪明就是资本。知识渊博的人都不怎么聪明,因为他们知道脑袋聪明不如内心聪明。睿智高于聪明。与其聪明没有内涵,不如有内涵地活的聪明。而"明"就告诉我们要有一颗洞察世事的心,自明,明他,明事,明礼,明人生。而这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自明,只有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怎样做正确,才能内心明达而自明明他。"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多涉猎多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使人睿智使人聪明使人深刻。做个聪明的人,明明德,明归止。

61、以上是我对道经总的认识,下面就具体谈谈我对其中的一些观点的感悟认识。

上一篇:改变命运的名人名言148句精选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