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经典句子 >凿壁借光成语故事-摘抄66句

凿壁借光成语故事-摘抄66句

时间:2023-04-11 13:50:49来源:互联网整理 作者:海子 点击:

凿壁借光成语故事

1、成语故事

2、“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莫我肯顾。逝……逝将去女。”

3、凿壁偷光

4、文老爷看着匡衡,生气地对大郎说:“你听听你听听,乐国乐国人家都背下来了,你真给我丢脸。今晚关你禁闭,背不熟别睡觉了!”

5、凿壁偷光的人是匡衡,0讲的是西汉时期有一个名叫匡衡的少年,特别喜欢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有蜡烛,所以晚上便无法读书。当时他的邻居有蜡烛,但光却照不到他家里来。为了把光引过来,匡衡在墙上凿了一个洞。从此,匡衡晚上就凭借“偷”来的光读书。

6、“那个穷小子匡衡又来偷听我们上课了。”

7、凿壁偷光的故事简写:西汉丞相匡衡勤奋好学,幼年时期因家贫,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烛光,让烛光照在书上来读,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终于使自己成为一名很有学问的人。

8、在他小的时候,他非常的喜欢读书,可是他家很穷,吃饭都成问题,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为了晚上能看上书。于是,他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这个故事也就是人们传颂的凿壁偷光,他“凿壁借光”的故事被世人广为称颂,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9、凿壁偷光的故事:

10、“啊?要是咱家有蜡烛就好了。”这时匡衡看见墙上透过一束光线,“亮是亮,可惜太细了,我来把它凿大些。太好了,光线好像大了一些,可是还是有点小,再凿大一些。哐哐哐,这下差不多了。”

11、当地有个叫“文不识”的人,家里藏书很多,匡衡便请人介绍,去文家当长工。到了文家他干活即卖力又不收一分钱,文不识很奇怪就问匡衡:“你为什么自愿做工,却又不要工钱呢?”

12、匡衡。匡衡为了读书,努力替别人打工,在夜晚即使有一丝的亮光也要抓紧学习,这样的态度以及努力刻苦的品质使匡衡成为大学者,长大后的他博览群书,下笔成章,终于成为西汉学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外部条件制约着人的进步,但有心人会为自己创造前进的机会,艰辛只是一时的体验,经历过艰苦之后,终究会获得宝贵的财富。

13、匡衡小时候⼗分好学。但家⾥很穷,买不起蜡烛,⼀到晚上就不能读书。他见邻居家有烛光,就在墙壁上凿了个⼩孔,让微光透过⼩洞照在书上。就这样他常常学习到深夜。他们乡下有个⼤户⼈家,并不识字,但有很多藏书。匡衡就到他家去打⼯,却不要⼀个⼯钱。主⼈家很奇怪,问他要什么,他说:“只要能读遍你家藏书,我就满⾜了。”主⼈很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终成西汉有名的学者,做过汉元帝的丞相。

14、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大户人家名叫文不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并不要报酬。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15、王羲之小时候写字时专心致志。有一次,他在书房中聚精会神地写字竟然忘记了吃饭。母亲只好让书童给他把饭送过去,有馒头,还有王羲之最爱吃的蒜泥。当母亲来书房看小羲之的时候,一进书房便笑得前仰后合。原来王羲之边吃饭边看字帖,竞将墨汁当成蒜泥蘸着吃了,弄得满嘴乌黑。直到听到母亲大笑时,他才恍然大悟。

16、凿壁偷光,汉语成语,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

17、王羲之吃墨

18、出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19、文老爷闻声赶来:“好哇,在我们家墙上凿洞,想抢偷东西呀?小小年纪就学做贼,走,跟我去官府。”

20、匡衡说:“是的先生,我很想学习。请问先生,是不是听了您讲的这些书,我就能学会所有的知识了呢?”

21、“我给你做工不为别的,就只希望你把书借给我好好阅读”。“文不识”答应了他的请求。匡衡一得到书就像几天没吃饭的人得到美食一样,贪婪的,津津有味的读啊读啊,读完一册又读一册。

22、凿壁偷光的成语故事

23、“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只见骑着牛的匡衡嘴里振振有词的从家门口路过。

24、两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做事,只要专心致志,勤奋刻苦,终有一番非凡的成就。.

25、这时先生走过来,说:“匡衡,你又来了。”

26、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最后饱读诗书成了有名的学者。

27、“文大郎,他不是你们家的邻居吗?”

28、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29、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30、西汉时期,有一名丞相叫匡衡,他学识渊博。匡衡小时候家境贫苦,上不起学,但是他特别渴望读书求知,每天帮父母干完活都会去私塾门口听先生讲课。

凿壁借光成语故事

31、晋葛洪《西京杂记》。

32、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

33、正在背书的大郎听见“哐哐哐”凿墙的声音,本来心里很害怕,突然发现墙上出现了一个大洞:“有有有贼呀,有贼。”

34、“跟我来吧,我带你去书房。”

35、某天晚上,匡衡很希望在睡前读一读书,但由於家中穷得连灯油也没有,根本没法点灯读书。正当匡衡发愁时,忽然发现丝丝的光线,正从墙壁的缝隙中透射过来,原来这是邻居的灯光。匡衡心生一计,便用凿子把那小缝挖大成一个小洞,然后捧着书,倚在墙边,利用那点微弱的光线阅读。从此,匡衡每晚就借邻居的灯光,埋首苦读,最后成为了著名的学者。

36、凿壁借光,讲的是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的烛光读书的故事,大人为了孩子勤奋读书,经常用匡衡凿壁借光的事来鼓励孩子,久而久之,凿壁借光成了成语故事,流传下来,用来形容在艰苦的条件下仍坚持刻苦学习。

37、但匡衡的仕途在一开始却并不平坦。根据汉朝规定,博士弟子掌握“六经”中的一经,即可通过考试获得官职,考试得甲科者,可为郎中,得乙科者为太子舍人,得丙科者只能补文学掌故。匡衡九次考试,才中了丙科,被补为太原郡的文学卒史。但匡衡对《诗经》理解之深,已为当时经学家们所推重,当时身为太子的元帝也对其深有好感。

38、故事讲的是,匡衡从小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39、汉朝时,有一人叫匡衡,勤奋好学。家里很穷,白天必须干活,晚上他才能读书。但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他的邻居家一到晚上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对邻居说:“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邻居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说:“既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

40、匡衡回到家,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烛光透过来了。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人家门前。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用报酬。

41、凿开墙壁借来光亮。形容人刻苦好学。

42、匡家世代务农,但匡衡却十分好学,勤奋努力,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靠替人帮工以获取读书资用。他曾拜当时的博士学习《诗经》。由于勤奋学习,他对《诗》的理解十分独特透彻,当时儒学之士曾传有“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之语,是说听匡衡解说《诗经》,能使人眉头舒展,心情舒畅,可见匡衡对《诗经》理解之深。

43、“我不是做贼,我,我只是想看书。”

44、过了不久,又发生了一个问题,他仅有的几册书早已被读得滚瓜烂熟,却一直有没有钱去买新的,向有书的人去借又常常碰钉子,他又开始苦恼。

45、从此以后,大郎和匡衡一起学习。

46、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47、匡衡是西汉人,出身在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他从小就酷爱读书,白天要劳动,没有多少空余的时间,只有晚上才能读书,却穷得点不起灯,他为此跟苦恼,后来他发现邻居家夜夜有灯光,就想了办法。因为邻居家点灯的房子和他的住室之间只隔了一堵墙,于是他便在墙上凿了一个小洞,灯光果然从小洞里透了过来。他高兴极了,从此以后他每夜蹲在墙角,借着这一线亮光读书,直到邻居熄了等,他才心满意足的去睡觉。

48、“匡衡,送你个苹果。”文大郎把苹果砸到匡衡的头上,哈哈大笑的走开了。

49、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50、凿壁偷光的主人公说的是匡衡,讲的是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的烛光读书的故事,大人为了孩子勤奋读书,经常用匡衡凿壁借光的事来鼓励孩子,久而久之,凿壁借光成了成语故事,流传下来,用来形容在艰苦的条件下仍坚持刻苦学习。

51、正要溜出去玩的大郎被文老爷抓个正着,“好哇,你又出去玩,今天的书背会了吗?背不对看我怎么收拾你。”

52、“真的!谢谢先生。”

53、匡衡,字稚圭,东海郡承县人,西汉经学家、大臣,以说《诗》著称,汉元帝时位至丞相。

54、“不不不,这些书只是茫茫书海中的一朵浪花。要想成为真正有用的人,必须博览群书,做到胸中有文章。难得你这么好学,你每天都可以从我这拿走一本书,回家要好好地读,有什么不明白的你就来问我。”

55、文老爷听后,说:“给我看看可以吗?”文老爷拿起书透过那一束光线,又说道:“真是一个好学之人哪!这样的孩子何罪之有,以后你就到我家里和大郎一起读书吧!”

56、在西汉时期,有一个穷苦的小孩名叫匡衡,字稚圭,东海郡承县人。他是西汉经学家、大臣,以说《诗》著称,汉元帝时位至丞相。

57、凿壁偷光的意思是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58、凿壁偷光讲的是匡衡,西汉的著名学者匡衡,出身於农民家庭,生活十分贫困。他从小就很渴望读书,可是父母没有能力供他上学,甚至连书本也买不起,匡衡只好向别人借书来看。

59、匡衡母亲看着微弱的光,“看不见就明天再读吧!”

60、【成语故事】

凿壁借光成语故事

61、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匡衡。

62、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63、这样日积月累,他终于成了著名的大学者。

64、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65、匡衡回到家高兴地说:“妈妈,先生借我的书。”

66、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