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情说说 >孔子关于责任的名言【精选143句】

孔子关于责任的名言【精选143句】

时间:2024-08-21 00:07:59来源:互联网整理 作者:海子 点击:

孔子关于责任的名言

1、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2、孔子、孟子、荀子关于责任的名言警句: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孔子

3、[讲解]曾子曾说过:“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和“恕”正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忠”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积极的一面;“恕”的要求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消极的一面。孔子关于“仁”说过许多话,细分析起来,都跟这两点有关,例如“修己以安人”,“修己”也就是“恕”,“安人”就是“忠”。由于子贡问的是“可以终身行之”的“一言”(实即问“道”),所以孔子拿“恕”来回答他。

4、荀子: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5、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6、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7、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8、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9、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人不知”,“不知”什么呢?没有说出来,但意思很明白,就是“自己”。从《论语·宪问》中“不患人之不己知(不必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这句话,也可以看得出来。“君子”,在《论语》一书中有多个义项:有时指有道德的人;有时指在高位的人。在这句话里,可取前义。因为这个词现在也常用,大家都懂得它的意思,我们没有翻译;一定要译,也可以译作“高尚的人”。

10、所选10章,有三个方面的内容:(1)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包括第1、2、3、4、5章;(2)关于思想品德修养,包括第1、4、5、6、7、8、9、10章;(3)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的概念。包括第8、10两章。作这样划分的目的是,提醒教师全面地看待课文的内容。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初一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第三个方面的内容是可以取消的,无妨将它并入思想品德修养的范围,第8、10两章同时列入第二、三两个方面,就是这个意思。

11、责任是与生俱来的,不可推卸的。——张丽丽

1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3、听其言而观其行

1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5、【译文】说出的事一定可信,说了就一定守信用,一定办到,这是个浅薄固执的小人呀。

16、三思而后行

17、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8、从孔夫子编定的《诗经》中,确实也可以窥见他的“男女关系”观,但这已不是男女平等不平等的问题,而是以情爱作为联结点的那种男女关系了。《论语》中孔子评说《诗经》的有两条,一条是:“《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另一条是:“《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可见,在孔夫子看来,男女之恋或男女之情,只要把握适中,本是无可厚非的,用《中庸》的话说,则是:“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至于“适中”的标准,大概就在于“不淫”与“无邪”了。《诗经》有诗:“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孔子评点此诗说:“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不仅是《关睢》,就是像这样的诗,如果放在明、清之际,大概都要像《西厢记》中的“我是多愁多病的身,你是倾国倾城的貌”一样被当作“淫词艳曲”,但在孔夫子看来,却是“乐而不淫”和“思无邪”的。在这一点上,他确实比他的徒子徒孙们来得开明。

19、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20、责任心就是关心别人,关心整个社会。有了责任心,生活就有了真正的含义和灵魂。这就是考验,是对文明的至诚。它表现在对整体,对个人的关怀。这就是爱,就是主动。——穆尼尔。纳素

2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2、今天的情形已经大不相同。我们读《论语》,旨在吸收前人思想精华中有益于自己思想品德修养的部分,这就大大地缩小了读的范围。《论语》全书各家版本的分章不一,一般都在485章左右,我们只选录10章,而且全是短章,这又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这样来选篇才符合“古为今用”的原则。至于个别条件较好的教学班愿意多读一些,那自然是好事,但也要注意不增加学生负担。

23、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4、荀子: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5、【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不会有威严;从事学习,学业就不会巩固。要把忠诚和信实作为(待人处事的)主导思想。不跟与自己不同道的人做朋友。犯了错误,要不怕改正。”

26、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27、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28、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29、要使一个人显示他的本质,叫他承担一种责任是最有效的办法。——毛姆

30、《学而篇译注》

孔子关于责任的名言

3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32、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3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34、德不孤,必有邻

3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36、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3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8、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39、认为孔夫子重男轻女的,最常用的论据,便是“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一般的学者都将这句话翻译为“只有女子和小人是难以教养的”;把女人与小人相提并论,不是“男尊女卑”又是什么?这种批注过于粗疏。孔德成之《论语集注》对于此语的注释为:“此小人,亦谓仆隶下人也。君子之于臣妾,庄以莅之,慈以畜之,则无二者之患矣。”此处所说的“小人”为“仆隶下人”,此处所说的“女人”则为“臣妾”,如此注释,与下半句“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方可衔接──与他们太亲近了,他们就会没大没小,与他们疏远了,他们又会怨你──所以,这句话与不分青红皂白地贬斥所有的女人,还是有区别的。

40、解释:智慧的人喜爱水,仁义的人喜爱山。

41、解释: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是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4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4、[讲解]《论语》记孔子门人一般称字,如对仲由称“子路”,对端木赐称“子贡”,对曾参独称“子”,因为此书是孔子二传或三传弟子所记,曾受业于曾参。“三省”,多次反省。文言文中,“三”“九”诸字皆有“多”义,不是确数。下述三事,这是巧合。朱熹认为,重在为学,“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

45、真理的发现或道德责任的完成都会引起我们的欢欣。--克罗齐

46、小人难事而易说也。

47、责任和权利是双生儿,想要享受权利,那么就勇于承担责任吧。——洪敏丽

48、话说回来,以上两种“男女关系”,也不是可以截然分开的。在男尊女卑的时代,很难有纯正的男女情爱。所谓“男女大防”,“防”的往往只是女人,她们只是男人的附属品,不能在男女关系上越雷池半步。男人在占有她们的时候,多于情爱。男人可有三房四室,女人不乏贞节牌坊。纯正的男女情爱,往往成为礼教束缚下的撕心裂肺的人间悲剧。这是男权社会的必然结果。对此,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家们无疑得承担更多的责任,倘若追溯上去,认为“男女授受不亲”乃“礼也”的孟子脱不了关系,将女人视为男人之附属物的孔老夫子似也难辞其咎。

49、解释:活着的事情都还没有弄清楚,怎么知道死后的事呢?

50、朝闻道,夕死可矣

51、“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52、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53、认为孔夫子重男轻女的,最常用的论据,便是“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一般的学者都将这句话翻译为“只有女子和小人是难以教养的”;把女人与小人相提并论,不是“男尊女卑”又是什么?这种批注过于粗疏。

5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55、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56、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荀子

57、解释: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挽回,未来的岁月还可以迎头赶上。

58、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5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60、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孔子关于责任的名言

61、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

62、【译文】有子说:“诺言符合义的原则,才可以实践诺言。恭敬符合礼的原则,才可以免遭耻辱。依靠自己的亲族,也就可靠了。”

63、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居里夫人

64、《论语》是过去蒙童教育的必读书,尽管大部分内容都不易读懂或只能读到似懂非懂,但人们一直坚持这样做下来,而且要求极严,须能通背全书。这大概出于两个原因:一是古代典籍里常要引用这本书里的话,“反刍”的机会很多,但如不先背下来,就无法进行“反刍”;二是通过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以养成语感。此外,读《论语》也有了解历史掌故、增加识字的功能,但这是次要的。

6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6、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67、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68、一位朋友在他的专著《中国文化通史》中说:“在儒家孔子那里,妇女是受到尊重的”,证据便是孔子所编的《诗经》─不仅是《诗经》第一篇第一句便是“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中还有不少“那么善良,那么可爱,温柔多情,而又羞羞答答”的“东方女性典型”。因此,他说:“如果不尊重女性,他会编出如此诗篇来吗?”这位朋友也说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句话,认为这只是孔夫子的“一时失控之语,并非他一贯的主张”。他说的这两个方面属于不同的层面,却可以“男女关系”一言蔽之。

69、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0、不怨天,不尤人。

7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72、解释:笑得真好看啊,黑白分明的眼睛多妩媚呀,好像在洁白的质地上画着美丽的案。

73、色厉而水茬,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74、交友:1.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75、一个人能承担多大的责任,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功!——心有睛天

7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7、[讲解]“士”,在《论语》中大约出现十五次,大多指有抱负或有特殊社会地位的人。“弘”,胸怀宽广;“毅”,意志坚强。胸怀宽广,才能接受重任;意志坚强,才能长期坚持奋斗。“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曾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

78、[讲解]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其中,“罔”“殆”二字历来解释纷纭。朱熹注云:“不求诸心,故昏而无得;不习其事,故危而不安。”“不求诸心”指的是不思考;“不习其事”,指的是不读书。讲这一章,要防止产生片面理解,要使学生认识到“学”是基础。孔子就很重视“学”,反对离开“学”这个基础去胡思乱想。他曾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7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80、方法: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8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82、[讲解]关于这段话的背景,《荀子·子道》中有记载:子路盛服见孔子,孔子批评了他;子路于是改服而入,但颜色依旧充盈。孔子又对他说:“……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则知,行至则仁。既知且仁,夫恶有不足矣哉!”据此,最后的“知”字当破读,通“智”。孔子说这番话的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用现代的表述方式,就是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83、责任就是对别人和自己负责。——李增阳

8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85、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86、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87、作者:佚名

88、[讲解]这两章也是讲学习态度的,意思是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老子也说过类似的话:“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也有借鉴的意思。

89、学习态度:1.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90、认为孔夫子重男轻女的,最常用的论据,便是“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孔子关于责任的名言

91、解释:已经做过的事就不用再提了,已经做了的事就不要再劝谏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得失与责任。

92、这两章内容相同,故予合并。

9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94、敬鬼神而远之

95、解释:君子追求与人和谐而不是完全相同、盲目附和,小人追求与人相同、盲目附和而不能和人相处。

96、一人做事一人当,男子汉应该有的就是责。——朱成伟

97、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98、朋友切切思思。

9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0、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朋”旧注:“同门曰朋。”跟现在说的“同学”“同班”相近。孔子说这句话是有背景的。《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辞官以后,专力讲学,“弟子弥众(越来越多),至自远方”。这自然使他感到很快乐。这句话是孔子对他的弟子说的,所以“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

101、[讲解]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时”,这里是副词,相当于“以时”,可以解作“按一定的时间”或“及时”。“习”的本义是“鸟数飞”,引申为“实习”“演习”。孔子所讲的功课如礼、乐、射、御等都需要实习才能掌握;但另一些功课如讲经,那就只能是“温习”或“复习”了。这类字眼要懂得活解。

102、礼之用,和为贵。

10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不亦重乎?

104、二、问题研究

105、解释:不凭空臆测,不绝对肯定,不因为知道自己错了而依然固执己见,不自以为是,如此才能更加明智。

106、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07、[讲解]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过去有这样一种理解,把“温故”(复习旧知识)和“知新”(获取新知识)看作相互补充的两个方面,如子夏所说“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见《论语·子张》),这是因为忽略了下面“为师”二字。《礼记·学记》中记录了孔子这句话:“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这说明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和“知新”并非平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了。

108、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09、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一一孔子

110、如果一个人有了责任心,那么他会努力把每一件事做得完美。——周姿延

111、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12、未知生,焉知死?

11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14、但这并不是说,孔夫子就没有“男尊女卑”的观念。男人可以有妾,而且“妾”在家中的地位与“仆隶下人”相当,这本身就是“男尊女卑”的产物。孔夫子自己即为“妾”之所生,其生母颜氏征在就是叔梁纥的小妾。他是知道“妾”在那个家族中的地位之低微的,但他还是接受了这种“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因此可见,即使圣人,也受他赖以生存的现实社会之局限。并且,这种“男尊女卑”的观念,还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例如,周武王说过,他有治乱之能臣十人(“予有乱臣十人”),孔夫子就觉得不妥了,纠正说:“有妇人焉,九人而已”。此“妇人”便是“武王之妻邑姜”注。贵为周武王之妻者,还得因为是“妇人”而被孔夫子打入另册,却又遑论其它?我那位朋友认为孔夫子尊重妇女,主张男女平等,恐怕是有失偏颇的。

115、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16、责任心就是做任何事所需的一种平常而力求完美的心态。——龚靖赟

117、礼之用,和为贵

118、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20、一个人越敢于担当大任,他的意气就越风发。——班斯腾·班生

孔子关于责任的名言

12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22、解释:具有君子品行的人,遇到问题先从自身找原因,而那些小人,出现麻烦总是想方设法推卸责任,撇清自己,从不会去反思自己,从自身找原因。

123、君子不器。

124、[讲解]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何晏集解:“大寒之岁,众木皆死,然后知松柏小凋伤;平岁,众木亦有不死者,故须岁寒而后别之。喻凡人处治世,亦能自修整,与君子同;在浊世,然后知君子之正不苟容。”朱熹引范氏曰:“小人之在治世,或与君子无异,惟临利害,遇事变,然后君子之所守可见也。”二说大同小异。

125、其为人也,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止老知将之至云尔。

12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2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128、欲速则不达。

129、老子: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夫唯不争,故天下莫与之争。上善若水。

130、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31、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132、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13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34、一个人能承担多大的责任,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功!——佚名

135、解释:见到一个品德能力超过自己的人,就要想着自己要努力跟他一样;见到一个不如自己的人,就要反思自己是不是有一样的缺点。

136、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137、一般的学者都将这句话翻译为“只有女子和小人是难以教养的”;把女人与小人相提并论,就是“男尊女卑”。

138、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列夫·托尔斯泰

13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40、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41、友谊是一种责任。——纪伯伦

14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43、教读这十章,要认真研究格言的教学方法。十章中的前九章无疑都是格言,最后一章形式上是对话体,其实核心只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上,也可以算作格言。讲格言有“三要”:一要弄懂字面上的意思;二要牢牢记住原话,为“反刍”创造条件;三要联系实际,用来指导自己的言行。教师可以据此创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来,这是编者的一点希望。

上一篇:佛句子短句子经典语录优选37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