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经典句子 >劝学诗原文优选汇总157句

劝学诗原文优选汇总157句

时间:2023-08-24 19:52:11来源:互联网整理 作者:海子 点击:

劝学诗原文

1、君子知道学得不全不精就不算是完美,所以诵读群书以求融会贯通,用思考和探索去理解,效仿良师益友来实践,去掉自己错误的习惯性情来保持养护。使眼不是正确的就不想看、耳不是正确的就不想听,嘴不是正确的就不想说,心不是正确的就不愿去思虑。等达到完全醉心于学习的理想境地,就如同眼好五色,耳好五声,嘴好五味那样,心里贪图拥有天下一样。如果做到了这般地步,那么,在权利私欲面前就不会有邪念,人多势众也不会屈服的,天下万物都不能动摇信念。活着是如此,到死也不变。这就叫做有德行、有操守。有德行和操守,才能做到坚定不移,有坚定不移然后才有随机应对。能做到坚定不移和随机应对,那就是成熟完美的人了。到那时天显现出它的光明,大地显现出它的广阔,君子则重视品德、操守的完美无缺。[4][5]

2、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3、孔子谈到了年龄和学习的关系。他认为,年轻时要有志气,要有远大的目标,要努力学习;中年时要有自己的立足点,要有一定的成就,要有自己的判断力;老年时要有自己的见识,要有智慧,要听从自己的内心。

4、同时,我们也要放下固执和成见,保持开放心态,才能不断创新,保持一种“不狃”的状态。

5、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6、昔者瓠巴鼓瑟59,而沈鱼出听60;伯牙鼓琴61,而六马仰秣62。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润63,渊生珠而崖不枯64。为善不积邪65?安有不闻者乎?

7、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8、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

9、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10、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11、现在为诸位写这首《今日》诗,请从今日就开始努力工作吧!

12、唐 韩愈

13、《四时读书乐·冬》

14、宋代赵恒

15、学习究竟应从何入手,又从何结束呢?我的回答是,按其途径而言,应该从诵读《诗》《书》等经典入手到《礼经》结束;就其意义而言,则从做书生入手到成为圣人结束。真诚力行,这样长期积累,必能深入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学到死方能后已。所以学习的教程虽有尽头,但进取之愿望却不可以有片刻的懈怠。毕生好学才成其为人,反之又与禽兽何异?《尚书》是政事的记录;《诗经》是心声之归结;《礼经》是法制的前提、各种条例的总纲,所以要学到《礼经》才算结束,才算达到了道德之顶峰。《礼经》敬重礼仪,《乐经》讲述中和之声,《诗经》《尚书》博大广阔,《春秋》微言大义,它们已经将天地间的大学问都囊括其中了。

16、学习的途径没有比亲近良师更便捷的了。《礼经》《乐经》规定了法度典章,但没有详细阐明其道理;《诗经》《尚书》记载的都是古时的事情,不切近现实;《春秋》简约而晦涩,其道理难以让人很快理解。仿效良师学习君子的学说,就可以养成崇高的品德,得到全面的知识,通达世理了。所以说学习没有比亲近良师更便捷的了。

17、学恶乎始66?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67,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68,学至乎没而后止也69。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70;《礼》者,法之大分71,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18、您好,劝学原文:

19、解析:此诗为北宋第三位帝王宋真宗赵恒的一首诗,用“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来劝勉学子读书上进,这几句诗虽然有着鲜明的功利倾向却在民间广为流传。

20、《荀子·劝学》原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1、解析: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首联先叙侄子虽未入仕却能于世道纷乱之时谨守礼道,勤奋修业。诗人以此来刻画书堂主人独特的精神风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他信守儒家尊奉的道德规范,重视修身立德,“家山虽在干戈地”,仍要“常修礼乐风”。对比之中既明弟侄的勤勉好学,更显其卓然的高洁品格。颈联则由人写到书堂之景:窗外绿竹摇曳,影入书案,远处泉水潺潺,流入砚池。视觉与听觉相结合,我们可以想见其弟侄伏案苦读、砚池墨耕的情形。尾联是对侄子的劝勉之辞,劝弟侄莫荒废时光、学业。

22、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23、关于这个问题,劝学原文全文:

24、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25、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26、宋代:朱熹

27、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8、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己。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9、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

30、白话译文

劝学诗原文

31、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32、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33、作品原文

34、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

35、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36、从前,瓠巴弹瑟,连水中的鱼儿也浮出水面倾听;伯牙弹琴,连拉车的马也停止吃草仰头而听。所以声音不会因为微弱而不被听见,行为不会因为隐秘而不被发现。山中藏有宝玉,草木就会格外润泽;深渊生有珍珠,崖岸也显得似有光彩。大概是没有坚持积聚善行吧,如果不断地做好事,哪里会有不为人们所知道的呢?

37、译文:工作要勤奋刻苦,玩乐要适可而止。

38、您好,劝学原文全文:

39、元·翁森

40、原文全文:TotheStudentStudyasifyouweregoingtoliveforever;liveasifyouweregoingtodietomorrow.MariaMitchell译文:关于学习学习的时候,就仿佛你会永远存在;生活的时候,就仿佛你明天将要死去。

41、《金缕衣》

42、解析:读书一定要杜绝急急忙忙,一目十行的毛病,应该沉浸在书中,反复咀嚼、品味,这才能体会出无穷的兴趣与意味来。有不明白的地方不妨暂且放过去,与自己切身相关的需要认真思考。

43、吾欲为汝之师,以汝之愚聪,言之不惭。学之为道也,不可怠惰。吾观夫子之言,七日而不出口,人莫之知;十日而不出口,人以为深;三十日而不出口,人莫敢问。吾知夫子之不出口,非为默而无言也,以待其时也。今汝学问尚浅,不宜轻言,口之所出,无非谬误,无非愚昧,汝其自省也!

44、唐·王贞白

45、问题:?原文:《劝学》(唐代韩愈)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46、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有多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有多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干国、越国、夷族、貉族的人,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待他们长大以后,其风俗习性却不相同,这是由于后天所受的教育不同所造成的。《诗经》上说:“你这个君子啊,不要总是贪图安逸。恭谨对待你的本职,爱好正直的德行。神明听到这一切,就会赐给你洪福祥瑞。”人的德行的境界,没有比接受道的教化更高的了;人的幸福,没有比无灾无祸更长远的了。

47、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48、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

49、解析:这一首诗七次提到“明日”,反复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今日的事情今日做,不要拖到明天,不要蹉跎岁月。

50、水去日日流,花落日日少,

51、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52、唐 颜真卿

53、译文: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昰从蓝草中提取的,都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笔直,合乎墨线,它把烤弯煨成车轮,木材的弯度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再干枯了,也不会再挺直

54、中庸之道,万事俱备,而衰于朽,夫唯不狃之有用。

55、君子对知识的学习,是听在耳里,记在心里,表现在威仪的举止和符合礼仪的行动上。一举一动,哪怕是极细微的言行,都可以垂范于人。小人学习是从耳听从嘴出,相距不过四寸而已,怎么能够完美他的七尺之躯呢?古人学习是自身道德修养的需求,今人学习则只是为了炫耀于人。君子学习是为了完善自我,小人学习是为了卖弄和哗众取宠,将学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所以,没人求教你而去教导别人叫做浮躁;问一答二的叫啰嗦;浮躁啰嗦都是不对的,君子答问应像空谷回音一般,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56、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26,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27,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28,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29。兰槐之根是为芷30,其渐之滫31,君子不近,庶人不服32。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33。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34。

57、《劝学篇》

58、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

59、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

60、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因此没有刻苦钻研的心志,学习上就不会有显著成绩;没有埋头苦干的实践,事业上就不会有巨大成就。在十字路口徘徊不定的人,任何一条路的尽头都不能到达;同时事奉两个君主的人,任何一方都不会容纳他。眼睛不可能同时看清楚两样东西,耳朵不可能同时听清楚两个声音。螣蛇没有脚但能凌空而飞,鼫鼠有五种技能却还是飞不上屋。《诗经》上说:“布谷鸟筑巢在桑树上,它的幼鸟儿有七只。善良的君子们,行为要专一不偏邪。行为专一不偏邪,意志才会如磐石坚。”所以君子的意志坚定专一。

劝学诗原文

61、假如说姑且等到明天到了再去做,但是明天还有明天的事情啊!

62、明 文嘉

63、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

64、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65、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争议:少年易老学难成)

66、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

67、(明)文嘉

68、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69、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44,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45,不能十步;驽马十驾46,功在不舍47。锲而舍之48,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49。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50,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51,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52,无昭昭之明53;无惛惛之事者54,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55,鼫鼠五技而穷56。《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57!”故君子结于一也58。

70、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71、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半途而止。靛青是从蓼蓝草里提炼出来的,却比蓼蓝草还要青;冰是由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72、各类事情的发生,都是它的根源。人的荣辱的降临,也必定和他品德的优劣相应。肉腐了会生蛆,鱼枯死了会生虫,懒散到连自身的安危都不顾的时候,灾祸也就要降临了。太坚硬了容易断裂,太柔弱了又易被束缚。自己邪恶肮脏,那就必然造成人们对你怨恨。把干湿不同的柴草堆置得一样,火总会朝着干燥的一堆烧去;一样平整的地面如果有干有湿,水也总是向着潮湿的地方流去。野草和树木总是共同生长,飞禽和走兽也总是成群居住,万物就是这样依从自己的同类以生存。所以靶子一旦张设,箭也就会对着它射去;森林一旦繁茂,伐木者也就拿着斧头来了;树木一旦成荫,众鸟也就会飞来休息;醋一有酸味,蚊蝇也就自然会飞来相聚。所以言语有时会带来灾祸,行动有时会招致耻辱,君子应当谨慎地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

7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74、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75、《读书》

76、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13,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14,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15。”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77、唐代:佚名

78、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79、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80、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72,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73,问一而告二谓之囋74。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75。

81、《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文章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全文可分四段,第一段阐明学习的重要性,第二段讲正确的学习态度,第三段讲学习的内容,第四段讲学习应当善始善终。全文说理深入,结构严谨,代表了先秦论说文成熟阶段的水平。

82、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77,顺《诗》《书》而已耳78。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79,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80。若挈裘领81,诎五指而顿之82,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83,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84,以锥飡壶也85,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8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84、整体来说,要遵循中庸之道,万事都准备好了,可是只有不固执一成不变才会有所作为。

85、事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

86、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87、解析:运用比喻的手法,将读书学习与耕地对比,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没有用功自己心里清楚,只要功夫下足了,一定会有收获的。

88、出门莫愁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89、这篇《劝学》旨在告诫人们勤学苦练,追求中庸之道。

90、《今日歌》

劝学诗原文

91、解析:“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这是朱熹用切身体会告戒年轻人的经验之谈。说明人生易老,学问难成,因而必须爱惜光阴。因其“易老”、故“不可轻”,可见惜时之重要。这两句育种心长地劝导我,应该珍惜自己美好的年华,努力学习,切莫让可贵的时光从身边白白地溜走。

92、南方有一种鸟,名叫“蒙鸠”,用羽毛构筑自己的窝巢,再用毛发把窝编结起来,把窝系在芦苇的嫩条上。一遇风吹,芦苇的嫩条折断,蒙鸠的窝巢也就掉到地上,鸟蛋被打破,幼鸟被摔死。这并不是蒙鸠的窝巢构筑得不完好,而是由于它所系结的东西太脆弱所造成的。西方有一种树木,名叫“射干”,树茎只有四寸长,可它生长在高山上面,就能俯瞰百丈深渊。这并不是在高山上面射干的树茎就能够长得长些,而是它所生长的地势使它如此的。蓬草生长在麻丛当中,不需要扶植就长得挺直;洁白的沙子如果混进了黑泥里,也会变得跟就黑泥一样黑。香草兰槐的根叫做芷,虽然香,如果将它浸泡在臭水当中,君子就不愿意接近它,百姓也不愿意佩戴它。这并不是芷的本质不好,而是由于它被浸泡在臭水里的缘故,因此,君子定居时一定要选择好的环境,外出交游一定要和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结伴,这样就能够防止自己受邪恶乖僻之人的影响,而逐渐接近“礼”“仁”之道。

93、《题弟侄书堂》

94、只有在平衡好生活、工作、学习等各方面的关系,才能真正成就自己,不断进步。

95、你好,劝学原文全文:

96、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

97、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98、阅读经史,增广见闻,人之常情也。然而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此之谓也。人之为学有三:先学文,而后可以修身;先学义,而后可以养性;先学识,而后可以止于至善。凡此三者,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怠慢之害于事业,疏忽之害于功业,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因循之害于礼义,贪墨之害于家业,吾惟须臾之间,犹有所可学也。

99、今天又没做事情,那么这件事情何时才能完成呢?

100、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101、《明日歌》

102、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103、《偶成》

104、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

105、《勤读》

106、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107、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76,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108、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109、扩展资料

110、《白鹿洞二首·其一》

111、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112、虎斗狼,狼胜而自大,以为天下无敌,于是起兵作乱,破坏人民,结果被其他动物联合起来打败。狼被打败后,回到山洞里,自怨自艾,认为是自己太骄傲,不该轻易挑战其他动物。于是,狼决定改过自新,从此刻苦修行,用心读书,最终成为一位有学问、有思想、有良心的狼。

113、唐·颜真卿

114、崇敬良师是最便捷的学习途径,其次就是崇尚礼仪了。若上不崇师,下不尚礼,仅读些杂书,解释一下《诗经》《尚书》之类,那么尽其一生也不过是一介浅陋的书生而已。要穷究圣人的智慧,寻求仁义的根本,从礼法入手才是能够融会贯通的捷径。就像弯曲五指提起皮袍的领子,向下一顿,毛就完全顺了。如果不究礼法,仅凭《诗经》《尚书》去立身行事,就如同用手指测量河水,用戈舂黍米,用锥子到饭壶里取东西吃一样,是办不到的。所以,尊崇礼仪,即使对学问不能透彻明了,不失为有道德有修养之士;不尚礼仪,即使明察善辩,也不过是身心散漫无真实修养的浅陋儒生而已。

115、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116、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

117、吾爱孟夫子,风流儒雅亦吾师。吾其称孟子为吾师乎?尝观于他人:夫子之言性与天道,处世之道,兼爱天下,诚信二字,一言以蔽之曰“仁”,曾子之学,孟子之学,一日而教人,百日而无悔,奚其少也!尝试以吾之愚智,述而后悔之,以观吾之失:曾子之学,以为治身;孟子之学,以为达道。治身之道,难于传之;达道之学,汝其勉之!

118、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16;吾尝跂而望矣17,不如登高之博见也18。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19,而闻者彰20。假舆马者21,非利足也22,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23,而绝江河24。君子生非异也25,善假于物也。

119、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93,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94;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120、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劝学诗原文

121、问楛者86,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87,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88。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89;不观气色而言,谓之瞽90。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91。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92。”此之谓也。

122、射出的百支箭中有一支不中靶,就不能算是善射;驾驭车马行千里的路程,只差半步而没能走完,这也不能算是善驾;对伦理规范不能融会贯通、对仁义之道不能坚守如一,当然也不能算是善学。学习本是件很需要专心致志的事情,学一阵又停一阵那是市井中的普通人。好的行为少而坏的行为多,桀、纣、跖就是那样的人。能够全面彻底地把握所学的知识,才算得上是个好的读书人。

123、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124、《劝学诗》

125、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126、《劝学》

127、《论语》中的这段话是孔子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孔子在十五岁就开始立志学习,一路走来,经过了许多年的努力,到了七十岁时才真正做到了自己想要的事情。

128、用心去做,就能完成任务;粗心大意,就会失败。

129、东晋诗人陶渊明关于劝学的为《杂诗其一》一诗,原文为:

130、君子曰1:学不可以已2。青,取之于蓝3,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