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经典句子 >资本论十大理论71句

资本论十大理论71句

时间:2023-08-08 23:45:26来源:互联网整理 作者:海子 点击:

资本论十大理论

1、二是概念结构与度量,如价值与使用价值、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活劳动与物化劳动、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价值形成(C+V+M)、生产消费与个人消费、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生活资料(物质生活资料与精神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狭义和广义虚拟资本等;

2、(一)劳动价值理论

3、《资本论》中提出的劳动价值论等理论,是他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精髓,也是他的划时代意义的原始创新。马克思从关注人开始,把人从所有要素中独立出来,并以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政治经济进行分析,其数量分析体现在:

4、他首先区分了单个资本和社会总资本,确定了社会总资本是研究对象,确立了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所依据的基本前提的原理,在此基础上揭示了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客观规律,给出了社会总资本再生产正常进行所必须遵循的条件。

5、商品二重性(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二因素(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6、《资本论》以剩余价值为中心,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

7、第二卷考察的是广义的资本流通过程;即除了直接生产过程外,把交换过程加进来了。这一卷主要分析单个资本的再生产(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和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揭示资本主义的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的运行过程。

8、《资本论》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马克思认识到了经济过程的动态性,并预见到了经济周期的存在,而且发展了关于经济活动的封闭理论。他同时还是第一个将经济和历史联系在一起的经济学家,而《资本论》就是他这种创举的体现。

9、第一卷通过对直接生产过程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的一般基础(商品经济)、剩余价值的秘密、资本的本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的历史趋势,因而从根本的层次上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中的最主要、最基本的问题,并且有始有终、首尾呼应,具有逻辑和历史的相对完整性。

10、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作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并使唯物史观得到科学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发展。主要观点有剩余价值论、劳动价值论、商品二重性等。

11、更重要的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件当中,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剥削的秘密。为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推翻资产阶级的私有制度,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使社会主义思想从空想转变为科学。

12、由此可见,《资本论》是一部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科学巨著,它其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都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得到后来经济学家的不断重释或发展,对经济学研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3、恩格斯对资本论创造的贡献:

14、工人创造出的剩余价值,成为资本家的利润;经过竞争,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和利息,还有地租,这些经济既不只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也不只是在流通过程中发生的,而是在生产和流通统一的基础上发生的经济现象,第三卷就是分析这些经济现象的。在资本主义经济运动中,资本的生产过程离不开资本的流通过程,资本的流通过程也离不开生产过程,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就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总过程。

15、商品,是整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开始。

16、《资本论》是马克思最基本、最重要的著作,从它出版以后的一百多年仍然经久不衰,它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强大的生命力。它不仅是认识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理论基础,也是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武器。

17、《资本论》是一把刺向资产阶级心脏的锋利的剑,恩格斯不仅通过写书评、通俗小册子的方式批判资产阶级对待《资本论》的态度,促使工人阶级去了解《资本论》,而且以直接的公开的方式批判资产阶级的错误言论,在捍卫《资本论》中发展马克思的理论。

18、第一卷研究了资本的生产过程,分析了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第二卷在资本生产过程的基础上研究了资本的流通过程,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第三卷讲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分别研究了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19、剩余劳动时间,产生剩余价值。

20、《资本论》发表后的一百多年中,遭到了资产阶级的攻击或是歪曲,但是至今,连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都不得不承认它的伟大理论价值。《资本论》所发现和阐述的一些原理,或成为现代经济学的先驱,或被现代经济学所重新发现并以某种形式加以重述。

21、马克思生活在十九世纪,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产阶级占据统治地位,资本主义经济高度发达。这时,资本主义的负面作用开始显现,不但开始爆发周期性经济危机,对于工人阶级的压迫也在日益加深,工人阶级处于极其悲惨的境地。例如,在德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2、首先,被认为是哈罗德对凯恩斯理论动态化的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其真正创立者是前苏联经济学家费尔德曼,而费尔德曼是根据《资本论》的第二卷第三篇建立了经济增长模型。

23、剩余价值论。剩余价值归资本家占有,由雇佣工人创造。

24、卡莱茨基的微观基础和动态分析方法以及体系都要胜于凯恩斯的《通论》。另外,也有的经济学家认为,凯恩斯《通论》出版以后,创立了现代资产阶级的宏观经济学,但是这同时也使人们看到了马克思在宏观经济学方面的贡献。除此以外,新制度经济学、生态经济学、企业理论、产业后备军理论、激励相容性问题研究、收入分配理论等相关经济学派或是经济学问题都多多少少从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受到过启发或是影响。

25、三是数量关系及模型,如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脑力劳动比体力劳动价值高、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关系,以及两大部类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模型等;

26、随着资本生产的扩大,劳动工人的这个群体会越来越大,创造出来的社会物质财富越来越多,但是工人由于工资水平较低,消费的能力是有限的。而有钱的资本家,消费的需求是有限的。

27、一是概念及度量,如劳动二重性、活劳动、脑力劳动、价值、使用价值、商品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虚拟资本、资本循环、资本周转等;

28、马克思的《资本论》共有三卷。第一卷研究了资本的生产过程,分析了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第二卷在资本生产过程的基础上研究了资本的流通过程,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实现的过程。第三卷讲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分别研究了资本和剩余价值的总过程,即生产、流通和分配。全书以“剩余价值”为中心,建立了一整套的经济思想体系,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29、《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的心血写成的一部光辉灿烂的科学巨著,这部巨著第一次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全部发展过程,以数学般的准确性证明这一发展的方向必然引导到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确立。《资本论》武装了无产阶级,成为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强有力的理论武器。是马克思“整个一生科学研究的成果”,它凝聚着马克思的全部心血和智慧,是他献给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一部最重要的科学文献。它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成为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强大思想武器。

30、货币的资本化,是剥削的开始。

资本论十大理论

31、由于马克思经济学所具有的局限性,所以其并不能反映经济活动的全貌。就经济学而言,《国富论》、《资本论》和《就业、货币与利息通论》共同构成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理论。

32、生产资料私有制,是人类社会不平等的起源。

33、马克思经济学的主要论述在马克思所著的《资本论》里,《资本论》是一部伟大的经济学著作。在马克思之前,从斯密开始,西方国家已经建立了初步的经济学理论,但仍然对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些基本问题(例如利润如何产生等)没有足够的认识,这就需要有人来解决。

34、正如多马所说:“作为一个忠实的马克思主义者,费尔德曼是从马克思有名的总生产分类公式开始的:……把这个公式稍作一些修改,就接近于我们根据成本(折旧、工资和薪水以及财产收入)而作的生产配置。”并且,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提出的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分析的理论,是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中投入产出理论的基础。马克思对两部门的图示分析是现代的投入产出矩阵原始模式,20世纪20年代苏联的平衡表方法由此受到启发,此后又得到里昂惕夫的发展。

35、(二)剩余价值理论

36、剩余价值论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古典经济学家在研究剩余价值时,被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式所迷惑,虽然他们之中有的人的分析已经触及到了剩余价值的实质,但是他们却不能将剩余价值当做一个独立的范畴抽象出来。

37、《资本论》是马克思呕心沥血,费时四十年所创作的一部博大精深的科学巨著.在这部伟大的科学著作中,也凝结着恩格斯几十年的心血与劳动.恩格斯对《资本论》的创作,出版和宣传,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因此,可以这样说,《资本论》是两位伟大思想家天才智慧的结晶,是两位科学巨匠战斗友谊的硕果。

38、《资本论》显然还具有更为现实的政治意义,那就是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内在破坏性过程,包括生态环境的破坏、人与人合理的社会关系的破坏以及由利润驱动的生产加速发展和技术的盲目发展给人类的内在主观性和生理条件的破坏”。从这个角度出发,《资本论》最为首要的贡献,不只是对历史必然逻辑的论证,还有对资本主义文明片面性和否定性的诊断,以及寻找抵制和驯服资本主义盲目破坏性的思想资源。

39、两极分化,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理论破产。

40、资本导读中最有应用意义的理论是剩余价值理论

41、二、《资本论》的影响

42、而马克思批判继承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以他自己的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将劳动和劳动力进行了区分,发现了劳动力商品这一特殊范畴,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是在作为生产资料的资本和雇佣劳动力相结合这一特殊的生产方式上进行的,从而抽象出了剩余价值这个一般经济学范畴,并说明了剩余价值是剩余劳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特殊表现形式,利润、利息和地租仅仅是剩余价值的具体转化形式,由此说明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在于追求剩余价值,正是这一动因,使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这一矛盾日益恶化,最后得出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社会主义终将取代资本主义的结论。

43、《资本论》最为首要的贡献,不只是对历史必然逻辑的论证,还有对资本主义文明片面性和否定性的诊断,以及寻找抵制和驯服资本主义盲目破坏性的思想资源。

44、《资本论》是马克思耗费毕生精力完成的宏伟巨著,恩格斯对《资本论》的理论贡献使其与马克思的名字不可分离地连在一起。唯物辩证法是《资本论》分析资本和雇佣劳动关系的根本方法,恩格斯不仅在马克思创立唯物辩证法过程中,与马克思共同完成了唯物辩证法在经济学领域的运用,而且在马克思逝世后对唯物辩证法作出了系统化和完善化的研究。

45、第三卷讲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分别研究了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这一卷讲述的内容达到了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分配过程的高度统一,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

46、劳动价值论。劳动创造价值

47、四是观点或命题,如活劳动创造价值、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等。马克思在相关这些概念与关系的内涵外延及其度量上所做出的简单数量分析,为后来经济学家研究与人相关的人力资本、知识、创新、知识创新与知识管理、资产定价、心理行为、行为实验、投入产出、知识经济等经济学理论、模型与方法提供了研究灵感、视角与启示。

48、《资本论》第三卷论述的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总过程。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揭示和说明资本运动过程作为整体考察时所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

49、(三)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50、这就必然导致相对的生产过剩,大量的商品被囤积起来卖不出去,导致企业难以继续生产,工人被迫失业,生产秩序陷入混乱之中,进一步引发社会危机。

51、对于社会资本再生产问题,法国重农学派曾经作出过初步考察,但由于他们缺乏科学的理论前提,没有区分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没有对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大部类进行划分,因此虽然他们对于社会资本再生产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存在很多不足。而之后的古典经济学家由于受“斯密教条”的影响,更是无法阐明这一问题,不仅没有任何进步,反而出现倒退。

52、按马克思的话说:“所有经济学家都犯了一个错误:他们不是就剩余价值的纯粹形式,不是就剩余价值本身,而是就利润和地租这些特殊形式来考察剩余价值。”

53、一、《资本论》的贡献

54、我认为《资本论》第一卷的价值最大。

55、马克思把一生中的主要精力用在了《资本论》上,作为其心血的结晶,其经济理论中的主要观点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可以这么说,只要人类社会中还存在经济生活,其理论就是不过时的。尤其是他的关于剩余价值的发现,为劳动者反抗压迫,争取劳动者的权利提供了理论依据,指导了20世纪波澜壮阔的无产阶级运动。当然,马克思经济学并未论述全部的资本主义的经济问题,这使他的理论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例如,忽视了“市场经济”的有利的一面;对经济活动中的分工协作有所忽略;把“劳动”限定于“工人”的结论也是有失偏颇等。

56、《资本论》的思想精华可以高度概括为“一个主题,三大系列”。“一个主题”,就是《资本论》的主题思想是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所谓“三大系列”,就是《资本论》在阐明其主题思想的过程中,也多层次地分析了社会化生产、社会化商品经济以及共产主义社会的一系列规律和科学原理。

57、其基础是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根据这一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科学地论证了无产阶级必然要为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和消灭人剥削人的现象而斗争。

58、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的,是《资本论》的理论基础。古典经济学家没有科学的劳动价值说,没有劳动二重性理论,这是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重大缺陷,因此,他们无法理解等量资本和等量劳动交换同价值规律相符合,以及等量劳动生产等量价值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相符合这两个问题。

59、《资本论》具有经久不衰的学术价值,恩格斯对《资本论》的理论贡献主要表现在他与马克思的三轮书信交流,以及修订《资本论》第一卷新版本和编辑出版第二、三卷所作的写作、注解、增补上。

60、《资本论》第二卷、第三卷是恩格斯根据马克思第二册、第三册的大量手稿编辑加工、将马克思的处于手稿状态的著述编辑完成的著作,和《资本论》第一卷共同组成为理论部分的一个有机的整体。

资本论十大理论

61、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首先提出并完整阐述了劳动价值论的思想,剖析了商品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讲清楚了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62、恩格斯对《资本论》的贡献主要有10个方面:和马克思共同制定的唯物史观成为指导《资本论》创作的"总的结果";无私帮助马克思,为《资本论》的创作提供多种形式的物质支持;为《资本论》的创作提供材料,和马克思切磋《资本论》的一些理论观点;对《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的结构提出意见建议,推动了第一卷结构的优化;评论,宣传《资本论》,扩大其影响,推动其通俗化;修订出版《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三版,第四版,形成了《资本论》第一卷最权威的原文版本;

63、马克思对重农学派以及古典经济学在此问题上的研究作出了肯定和批判,并且第一次真正的对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作出了完整和创造性的分析。

64、因此,在李嘉图以后,古典经济学最后走向解体。而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古典经济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商品价值关系的深入研究,揭示了形成价值的劳动的特殊的社会性,证明了形成商品的劳动具有的二重性,解决了古典经济学的矛盾,推动了经济学的发展,使经济学有了牢固的价值论基础。

65、资本积累,必然导致社会上两极分化。

66、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67、《资本论》就是论资本,而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没有剩余价值就不存在资本,而没有资本也就不能带来剩余价值.所以,我们说资本范畴是《资本论》的中心内容,也可以说,它的中心内容是剩余价值.纵观《资本论》四卷,其中第一卷的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第二卷的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第三卷的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第四卷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发展史.可见,《资本论》是研究资本家如何榨取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以及剩余价值的实现和分配问题.所以,在《序言》中提到的“资本主义方式”,是指以资本主义所有制为基础的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结合的方式,这属于广义的生产关系,它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各方面的关系.而“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则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狭义的生产关系,它从属于广义的生产关系.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把政治经济学看成是研究财富的科学,马克思第一次确定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这是和资产阶级经济学根本对立的.

68、资本论的最大贡献是《资本论》中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生和发展,揭露了它的内在本质和矛盾,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性和共产主义的必然性。

69、资本论原理:

70、其次,卡莱茨基在马克思理论的基础上,将不完全竞争与就业理论联系起来,在凯恩斯之前创造了有微观基础的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宏观运行分析的宏微观相统一的动态经济学,被称作预见了“凯恩斯革命”。

71、《资本论》第四册马克思原计划单独编为《资本论》第三卷出版,但未能完成,恩格斯后来计划编辑为《资本论》第四卷,也未能完成,完成度最低,甚至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都不能算是马克思的著作,而只能说是考茨基和苏共中央马列主义研究院根据马克思草稿的大意重新编写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