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经典句子 >最崇拜的教育家及理由陶行知汇总22句

最崇拜的教育家及理由陶行知汇总22句

时间:2023-08-07 21:29:53来源:互联网整理 作者:海子 点击:

最崇拜的教育家及理由陶行知

1、但很快,他认识到其中的唯心论色彩,于是把王阳明的学说翻了个个儿,提出“行是知之始”,有实践才有认识。

2、放学之后男生等在校长室准备等待陶行知的怒斥和责骂,谁知道陶行知到校长室的时候却对男生微笑并将自己手中的糖果送给他,表示那是他按时到达的奖励,并对自己的迟到表示抱歉,男生不明所以但还是接过了看起来很可口的糖果。谁知道陶行知又掏出一颗糖果放到男生的手里,表示那是男生听自己的话住手打人的奖励,男生非常惊讶并且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状况。随后陶行知又掏出糖果给了那个男生,并说自己调查过那个男生被打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男孩子很善良同时很有爱心和勇气,这是对他的奖励。  男生感动得落下了泪水并后悔地跟陶行知道歉,他拿泥块砸同学是他的不对。陶行知听到了这里露出了非常欣慰的笑容,然后拿出了最后一颗糖果,奖励男孩充分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谈话结束。  从开始到最后,陶行知没有用任何过分的言语、直白的教导、人人都知道的大道理来改变男孩,而是用一种委婉的方式让男孩知道自己的错误并且维护了男孩的自尊心,这样的校长怎样不叫人尊敬和感激?即使是放到今天,这种互相理解的教育方法还是值得很多老师借鉴的。

3、被誉为中国近现代教师代表与楷模的是陶行知。陶行知学识渊博,人格高尚,堪称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是人民教师的楷模;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为人民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奉献了毕生的精力。

4、●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有最高的道德修养,他有最高的理想,他批判的吸收了西方先进的教育理论,并根据中国的国情,创造了一整套教育理论,并且以最大的魄力付诸实践,取得了很大很大的成绩。他的品德、修养和理论都值得学习和继承。  ●陶行知是坚强的民主战士  抗日战争结束后,广大人民都要求和平,反对内战,陶行知参加中国民主同盟,任民盟中央委员,他为争取民主和平,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著名民主人士、学者李公朴(育才学校副校长)和诗人闻一多被蒋介石枪杀。有消息说陶行知已被列入暗杀名单,陶说:“我等着第三枪”,结果因疲劳忧愤而死。(在这之前的1936~1938年陶行知受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之托,周游26个国家,参加各种国际会议,宣传各种抗日主张,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陶行知是诗人  陶行知创作的诗歌的特点是大众化。他的诗是为广大群众而写,他说要老妈(没有文化的老人)听得懂才能称及格。他的诗有许多都谱成歌曲,如锄头舞歌、镰刀舞歌、手脑相长歌。  ●生活教育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就是指是什么样的生活就是什么样的教育  1、是健康的生活就是健康的教育,是不健康的生活就是不健康的教育。  2、是劳动的生活就是劳动的教育,是不劳动的生活就是不劳动的教育。  3、是科学的生活就是科学的教育,是不科学的生活就是不科学的教育。  4、是艺术的生活就是艺术的教育。  5、是改造社会的生活就是改造社会的教育。  首先应理解:“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做作的与人无关的教育。”  ●理解  人接受教育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书本知识(间接的,包括听讲),一种是直接的,即从实践获得的。生活教育包括这两部分,并没有把读书排斥在生活之外。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是一个大概念,所谓“生活”,陶行知说生活就是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的活动。因此可以说一切活动都是生活,教育也是生活。  ●关于“生活即教育”和“教育即生活”  生活教育是陶先生全部理论的一个总概念,因此他不止一次的做了解释。  “生活教育”这一概念是陶先生的老师杜威提出来的,但意思完全不同。杜威提出的是“教育即生活”,而陶先生把它翻了半个筋斗改成“生活即教育”。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反对教育即生活。他说“生活即教育,是把一个鸟放在林子里;教育即生活是把鸟放在笼子里。”  “生活即教育”是从书本的到人生的。  ●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晓庄师范学校的校训,这是陶先生杰出的创造。  “教学做合一”的确立  1、陶行知自回国以后,看见国内学校里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的情形,就认定中国教育有改革之必要,当时就主张以“教学法”代替“教授法”。  2、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务会议上辩论两小时未能通过。  3、“五四运动”爆发,陶先生发表《教学合一》一文,南京高校受此影响一律改为教学法。  4、两年后,教学做的理论成立,最终确定教学做合一,以做为中心。  ●比较“教授法”和“教学法”  “教学做合一”的理念首先是由教书,到教学生,再到教学生学(更主动),用自己的知识联系起来,贯彻在实践中去。  ●过去的教育、现在的教育和将来的教育

5、陶行知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摘自李维汉对他的评价陶行知是一个(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摘自陶行知自己的格言

6、到了43岁时,再一次给自己改名“陶行知”。

7、积极意义:在当时的环境中对于密切教育同生活、学校同社会、理论同实践的联系,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8、局限性在于:他的生活教育思想受美国权威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混淆了教育同生活、学校同社会、教育同实践的本质区别,抹杀了教育、学校、教学的特殊性,否定学校教育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系统文化科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性,理论上存在一定缺陷

9、陶行知原名文浚,乳名和尚,大学期间推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取名“知行”。43岁时,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本名为陶行知。并且以此自勉。

10、在中国教育发展进程中,有一位不得不提的人物就是陶行知,他以他高尚的思想,渊博的学识和艰苦卓绝的实践为我国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因此也被称之为“中国最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也被称之为“乡村幼教之父”。因此对于陶行知的相关知识也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经常涉及到的。

11、陶行知教育学生有着自己的一套方法,在陶行知任校长的时候,有一位男生用泥块砸班上另一位男生恰巧被陶行知看到,陶行知想要教育一下他所以让他放学后去校长室。

12、他的生活教育源于对中国教育的反思,形成和完善于长期的办学实践。

13、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有最高的道德修养,他有最高的理想,他批判的吸收了西方先进的教育理论,并根据中国的国情,创造了一整套教育理论,并且以最大的魄力付诸实践,取得了很大很大的成绩。他的品德、修养和理论都值得学习和继承。

14、陶行知(1891.10.18--1946.7.25),汉族,安徽歙陶行知县人,毕业于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文学系,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

15、说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与他的教育学说理论有关。

16、陶行知名字的含义:知行合一,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17、不过,陶行知很快又认识到,“从行到知”只是认识的第一阶段,再由知到行又是认识的更高阶段,他曾写了一首小诗: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这就是他的“行-知-行”理论。为了在名字中反映这一思想,他还创造了一个字。这个字既像“行知”,又像“知行”,代表“行知行”的意思。

18、陶行知是安徽省徽州歙县人,祖籍绍兴。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陶行知是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是一个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是一位能够虚心接受别人意见的人。

19、陶行知一生中曾三次给自己改名。

20、陶行知把知识分为三类:亲知、闻知、说知。亲知是亲身得来的,就是从“行”中得来的;闻知是从旁人那儿得来的,成由师友口传,或由书本传达的;说知是推想出来的知识。

21、父母给他取名陶文浚,到了19岁,读大学期间深受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知行合一”论的影响,给自己改名“陶知行”,认为“知是行之始”,认识先于实践。

22、为什么“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呢?我们先从小孩说起,他起初必定是烫了手才知道火是热的,冰了手才知道雪是冷的,吃过糖才知道糖是甜的,碰过石头才知道石头是硬的。再说科学家,瓦特烧水,看见蒸汽推动壶盖,便知道蒸气也能推动机器。牛顿看见苹果坠地,以至想出万有引力的理论。凡此种种都得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