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经典句子 >优选诗经有叠词的诗句【101句】

优选诗经有叠词的诗句【101句】

时间:2023-06-03 20:09:03来源:互联网整理 作者:海子 点击:

诗经有叠词的诗句

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2、①以《诗大序》为代表,以诗所写的内容不同而分。“风”是写个人平民生活的,“雅”是写关于王政社稷的,“颂”是写关于神明祭祀的。

3、(二)多用拟声叠词。

4、“比”是“以彼物比此物”

5、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6、《诗经》的特色和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7、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宋]李之仪

8、《饮马长城窟行》汉乐府

9、而且,从诗歌艺术的成熟程度来看,抒情诗所达到的水准,也明显高于叙事诗。而与《诗经》大体属于同时代的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却完全是叙事诗。正如荷马史诗奠定了西方文学以叙事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诗经》也奠定了中国文学以抒情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

10、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友人[唐]李白

11、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12、青青子佩,悠悠我思。——子衿(先秦·诗经)

13、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14、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15、出自先秦佚名的《诗经·子衿》

16、《诗经·野有蔓草》

17、《诗经》作品的语言艺术特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8、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苏轼

19、(二)赋比兴是写作方法。

20、暮云遮远眼,叠叠入青烟。——出自宋·吕渭老《水调歌头》

21、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22、淡烟孤榜系村桥,叠叠沙痕印落潮。——出自南宋·陆游《村饮》

23、疏疏窗似秋蛩室,叠叠书如春鹊巢。——出自南宋·陆游《夏日杂题》

24、出自两汉佚名的《饮马长城窟行》

25、(四)章节重叠

26、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27、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28、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29、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30、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南唐]冯延巳

诗经有叠词的诗句

31、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楼[唐]崔颢

3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子衿(先秦·诗经)

33、如《葛覃》:“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中的“言”、“害”都是凑足音节的字,语义重复。

34、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35、(三)用韵不拘一格,节奏显明。

36、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37、比”简要地说就是“借物托情,或者就是托物言志”“兴”相信你们老师上课肯定讲过了,但是我还是重复一边“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重章叠句特点:“有节奏感韵律感,层层递进(有时候也指作者感情的层层递进)”(在《采薇》里面么就是作者的思乡之情日渐强烈的感情层层递进)举例:“采薇采薇,薇亦作止”到后来第二段“采薇采薇,薇亦柔止”再到后来的“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38、《诗经》基本句式四言为主,兼有杂言,结构上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以增强抒情的效果。

39、出自两汉汉乐府的《长歌行》

40、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4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宋]范仲淹

42、长安足门户,叠叠看登朝。——出自唐·王建《原上新居十三首》

43、关于诗经汉乐府中有叠字(青青)的名句有:

44、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45、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苏轼

46、第一,《诗经》是以抒情诗为主流的。除了《大雅》中的史诗和《小雅》、《国风》中的个别篇章外,《诗经》中几乎完全是抒情诗。

47、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48、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49、参差窈窕辗转关关“关关”(叠字)形容小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的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状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入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双声叠韵叠字的使用加强了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读起来也很有韵律感。

50、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扬州慢·淳熙丙申正日[宋]姜夔

51、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52、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夜书所见(叶绍翁)

53、《诗经》约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叶编纂成书,据说是由儒家创始人孔子编定的。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作品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都因音乐得名。“风”是地方乐调,收录当时十五国的民歌;“雅”分大、小雅,多为贵族所作的乐章;“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54、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长恨歌[唐]白居易

55、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56、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57、有的押句尾韵,如《静女》,有的押句中韵《伐檀》,有的一韵到底《蒹葭》,有的逐句押韵《式微》,有的隔句押韵《桃夭》。

58、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流落江南为抒发家国身世之愁而作。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成功地运用了叠字。开篇三句十四个叠字,表达出三种境界。“寻寻觅觅”,写人的动作、神态;“冷冷清清”,写环境的悲凉;“凄凄惨惨戚戚”,写内心世界的巨大伤痛。同时,这几对叠字还造成音律的回环往复,加强了词作的音乐性。  古代诗词常用叠字,但唯有女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词,起调连用十四个叠字,字字闪光发亮,获得了千古好评。李词写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罗大经《鹤林玉露》说:“起头连叠七字,以一妇人,乃能创意出奇如此!张端义《贵耳集》说:“易安秋词《声声慢》,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叠字者。”茅暎《词的》说:“连用十四叠字,后又四叠字,情景婉绝,真是绝唱。”吴承恩《花草新编》说:“易安此词首起十四叠字,超然笔墨蹊径之外。岂特闺帏,士林中不多见也。”沈谦《填词杂说》说:“予少时和唐宋词三百阕,独不敢次‘寻寻觅觅’一篇,恐为妇人所笑。”总之,历代词家络绎不绝地在《声声慢》妙极奇绝的叠字面前拱手,推服赞赏之至。但是,所有这些赞叹,都只是见其皮相而未能探其实质;并且大都说得模糊空泛,没有细究其具体内容。  那么,《声声慢》起调十四个叠字,究竟有哪些奇妙之处呢?我以为——  第一妙处便是深情绵邈,回肠九曲。词主抒情,寡情则劣,深情则优。《声声慢》的主旨是抒发女词人对北宋灭亡、家乡沦陷、丈夫病逝、孤身漂泊的深悲大痛,而十四个叠字开篇就定下了全词深悲大痛的基调。“寻寻觅觅”既是写行动,也是写心态。清晨起床,她便痛感身无所依,心有所失,禁不住四面寻觅起来。这是一种潜意识支配下的不自觉的行动,究竟要寻觅些什么,她自己似乎也不甚明白。可能是和平环境里京城的一片繁华,也可能是夫妻间的甜蜜幸福的爱情生活;可能是夫妻珍藏而在战乱中被焚被劫的大批宝贵的金石书画……总之,一场战乱,一场浩劫,国家的、自己的美好的一切都已经过去了,她也被沉重的悲愁压得喘不过气来;可是,她仍然不能忘记,仍然深深地烙印在心坎上,仍然要努力寻觅回来。寻觅的结果怎样呢?“冷冷清清”是词人度外界环境的感受,国如此,家如此,眼前的风光景物也如此,现实的一切都是“冷冷清清”的。“凄凄惨惨戚戚”又加重一层,着重描写词人的心境;由国家衰微和身世飘零所引发的孤独、凄凉、冷漠、哀愁,全都在这六个字所造成的氛围中呈现出来。总之,这首词起调十四个叠字既未写悲愁,也未写眼泪;但却蕴含了社会人生无穷无尽的酸甜苦辣,令人不忍卒读。  其次,十四个叠字在情感进程上使用了点染法,“寻寻觅觅”一起点,接着以“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对环境和心境加以重笔渲染,一层进逼一层,而丰富的感情内容又深蕴不露,呈现出别具韵味的含蓄之美,烘托出强烈的哀怨悲愁气氛。同时,在语言运用上,每一个字又都是从生活口语中提炼出来,没有丝毫矫揉造作,也没有扭捏作态,具有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本色美。最后,在音韵安排方面,依照传统音韵学分析,十四个叠字中,除“觅觅”外,其余十二字的声母全属齿音;除“惨惨”外,其余十二字的韵母全属齐齿呼韵母,读来有一种微弱呻吟的沉重感觉,这种声情紧密地配合了女性深悲大痛的文情。由此看来,十四个叠字无论从情感内容还是从语言形式分析,都达到了尽善尽美的最高境界,的确可为词家叠字之法。  与李清照同时而年轻的南宋词人葛立方,也写过一首大量运用叠字的《卜算子•席间再作》词:“袅袅水芝红,脉脉蒹葭浦。淅淅西风淡淡烟,几点疏疏雨。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举。”王奕清《历代词话》引《草窗词评》说:“葛立方《卜算子》词,用十八叠字,妙手无痕,堪与李清照《声声慢》并绝千古。”实际上葛词是根本不能与李词“并绝千古”的——主要原因在于葛词乃是酒筵间游戏之作,虽然叠字也用得“妙手无痕”,但却是虚情浅意,徒具叠字形式而无真切感人的内容。况且这种量子叠法在前人诗作中——如《诗经•王风•黍离》和《古诗十九首•清清河畔草》,曾经大量出现过,用得也较葛词美妙,所以葛立方《卜算子》词的运用叠字,似乎也有依样画葫芦之嫌,谈不上什么创意出奇。  元代散曲作家乔吉也曾作过一首全用叠字的《天净沙》曲子:“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这样的叠字毫无  真情实感可言,纯粹是一种文字堆砌的游戏。  清代一位女词人双卿的《凤凰台上忆吹箫》叠字词:“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正断魂魂断,闪闪摇摇。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隐隐迢迢。从今后,酸酸楚楚,只似今宵。遥遥。问天不应,看小小双卿,袅袅无聊。更见谁谁见,谁痛花娇?谁望欢欢喜喜,偷素粉写写描描?谁还管,生生世世,夜夜朝朝。”据说双卿负绝世才,秉绝世姿,嫁给农家为妇,婆母凶狠,丈夫暴虐,词人不堪劳碌虐待而死。全词极写女主人的孤苦伤悲,字字血,声声泪,完全是血与泪的控诉。总共九十五字的词篇,叠子多达五十八个,有名词叠、动词叠、形容词叠、代词叠,叠法灵活多变,毫无堆砌板滞的感觉,的确是全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全新创造。认真探究起来,这首词运用叠字虽然很精到,在叠字的数量和用法的灵活上甚至超过了李清照的《声声慢》;但从总体上来说,却仍不及李词其调十四个叠字凝练、含蓄,所包蕴的情感内容也不及李词丰富和深刻。  由以上几首叠字词作看来,叠字的使用虽然要讲究技巧,但却不是一个单纯的技巧问题,它的关键还是在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真假和深浅。如果假情浅意,则无论怎样费尽心机,仍然只能写出失败之作;相反,如果真情深意,只是随心而发,随笔而出,也自然匠心独运,用得恰到妙处。李清照《声声慢》词起调十四个叠字之  所以成为千古绝唱,成功的经验主要也就在于真切而深刻地表达了女词人国破家亡夫死得细腻而丰富的心曲吧!

59、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60、《诗经》的特点有外在形式上的特点和内在体质上的特点。

诗经有叠词的诗句

61、如《黄鸟》:“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中的“交交”就是鸟鸣拟声词,就是模仿鸟的叫声。

62、(一)语言形式上为四字句为主,多用凑足音节的语词。

63、“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64、《诗经》中有丰富的词汇,语言丰富多彩,形象生动。

65、《诗经·桃夭》

66、《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采用四言诗和隔句用韵,富于变化,其中有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的句式,显得灵活多样,读来错落有致。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和反复咏唱的特点,大量使用了叠字、双声、叠韵词语,加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性。

67、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室宜家。

68、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69、《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这些诗篇,原来是歌曲的歌词。

70、阊门西去是阳关,叠叠秋风叠叠山。——出自元·顾瑛《发阊门》

71、一、《诗经》的内在特点有“诗六义”之说,即赋、比、兴、风、雅、颂。

72、所谓风雅颂,比较权威的解释主要有三种:

73、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74、二、外在形式上的特点

75、诗经最显著的特点便是"赋,比,兴"手法的运用。1.赋,是直陈其事。诗经中大多数文章都运用了这种手法。如:小雅中的采薇的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不但写的形象鲜明,而且通过情景对称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2.兴,是气言托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如:《陈风月出》中"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等,使诗中人物更形象。3.比,顾名思义上打比方,典型篇章便是《魏风硕鼠》中利用"硕鼠"形象的揭示了深刻阶级寄生虫的本质。

76、“赋”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77、《江南》汉乐府

78、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79、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客至[唐]杜甫

80、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81、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82、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83、(一)风、雅、颂是指诗的体裁。

84、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85、如《芣苢》,三章皆重叠,只换了六个字。

86、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87、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88、这种观点以朱熹为代表,后世学者基本延袭这种观点。

89、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90、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唐]杜甫

诗经有叠词的诗句

91、③以惠周惕为代表,以诗的声调不同而分。认为“大雅”和“小雅”并非是由于王政的大小,而是由于音乐声调的不同,“风”是乡间民歌,其声调轻快自由。

92、②以郑樵为代表,以创作者身份不同而分。“分”是出于平民百姓之手,“雅”出于士大夫之手,“颂”出于负责宗庙祀官之手。

93、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94、名词和动词的丰富多彩和具象化。《诗经》中的词语丰富多彩,使用的单字近三千个,构成了众多的词汇,表述了极为丰富的生活知识。《诗经》名词、动词的最大特征是它的具象化。周代是一个单音词为主的时代,在表达同类事物的不同个体时,还没有形成以抽象类概念为主构造复合词的普遍能力,因此常用不同的单音词来表示不同的个体。例如《诗经》中很少使用抽象的一般性名词“马”,却运用了三十多个具有描述作用的特殊名词。如“鸨”指毛色黑白相间的马,“黄”指毛色黄白相间的马;“骆”指白毛黑鬣的马等。这些具象化名词的产生一方面说明周人对马的熟悉程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驾驭和使用语言的非凡能力。《诗经》中的动词也具有具象化的特征,如其中描写手的动作的动词就有五十多个,这说明了人们对人类动作的细心观察以及创造语言的高超能力。

95、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96、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97、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长恨歌[唐]白居易

98、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后出塞五首》唐·杜甫

99、试着回答一下这道题:漠漠水田飞白鹭

100、用诗经体写成的诗歌,有自由奔放,亦有含蓄委婉。节奏鲜明,音韵谐洽,具有音乐的美感。充分体现了古典文学的魅力。

101、诗经》的艺术手法便是赋、比、兴三种手法,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赋,就是平铺直叙,既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做比喻。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的发端。赋、比、兴三种手法,往往是交相使用的,并不是独立存在。我们可以看到,赋是一种基本分艺术手法,赋中用比,或者起兴后再用赋,在《诗经》中是很常见的。赋是叙事描写,议论抒情,而比和兴都是为表达本事和抒发情感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