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经典句子 >关于发簪美好爱情的诗句-集锦133句

关于发簪美好爱情的诗句-集锦133句

时间:2023-05-21 19:54:43来源:互联网整理 作者:海子 点击:

关于发簪美好爱情的诗句

1、出自明代张嗣纲《一门四节妇其一》

2、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3、上寿:九十为上寿。

4、知命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5、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6、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7、玳簪映珠履,佩玉鸣锵锵。

8、杨柳楼台锁翠烟。杨花帘幕扑香绵。佳人何处隔江山。芳草已生千里恨,玉笙吹彻五更寒。夜深和泪倚阑干。

9、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10、一曲霓裳舞未终。玉钗垂额鬓云松。梦回金殿月华东。——宋代韩淲《浣溪沙》

11、二是,说玉簪花是月姐嫦娥用金镯子从玉帝孙女手中买的白玉簪子。唐朝文学家罗隐《玉簪》诗:雪魄冰姿俗不侵,阿谁移植小窗阴,若非月姊黄金钏,难买天孙白玉簪。

12、《宋史·礼志十八》:“冠笄、冠朵、九翬四凤冠,各置于槃,蒙以帕。”

13、耄[mao]耋[die]之年:指八九十岁。九十岁也可称耄耋之年。

14、“不禁风”,进一步形容身躯之娇柔,亦指柔花不禁风吹。

15、“斛”为古代量器名,也是容量单位;“万斛”为夸张语,形容花香之大。

16、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17、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18、从心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19、“妆成试照池边影”,写花神盛妆,水边窥影。

20、拟花为神女,神女便是花。

21、还历之年:指60岁。

22、斜坠金钗云半*,淡妆香脸粉轻匀。”诗句出处:《浣溪沙三首》;是元朝诗人赵雍的作品。

23、飘流歌舞余杯斝,脱略簪笄失佩环。

24、“搔头”指簪,簪因玉制成,而叫“玉簪”。玉簪佩于花神发上,表明此花名贵难得。

25、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26、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27、此诗采用拟人方法,人花相应,两兼其美。作者把玉簪比作花神,“蕊宫”,在花指花蕊;在花神,为神居之所,即蕊珠宫,道家传说中的仙宫。

28、龆[tiao]:儿童换牙。龆年:童年。

29、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指四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30、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

关于发簪美好爱情的诗句

31、妆成试照池边影,只恐搔头落水中。

32、志学:为15岁。

33、三是,汉朝皇宫花园种玉簪花,其花含苞时,洁白似玉,形似簪头,汉武帝宠妃李夫人取玉簪花搔头,此后宫人皆效仿之,因花而得名。明代李东阳《玉簪》诗:昨夜花神出蕊宫,绿云袅袅不禁风。

34、九龄:为9岁。

35、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岁的儿童

36、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37、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38、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39、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40、固定冠的簪子。

41、十三:为13岁。

42、还历寿:61岁的寿辰。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43、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44、“袅袅”轻轻摆动的样子,亦指女性体态之纤长柔美。

45、中寿:七十为中寿。

46、膏脂不沐亡人发,簪珥空修节妇容。

47、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48、杖围之年:指70岁。

49、出自宋代郑刚中《山人》

50、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51、簪子虽小,寓意却很多,代表着传统美和女性美,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审美情结。现代女性亦用簪子装饰,因为服饰的变化和生活节奏的变化,多为粗放简约的式样。当她们的乌发盘起的时候,一缕东方神韵穿行而过。

52、契阔经年阻曳裾,满簪华发愈萧疏。

53、玉簪堕地无人拾,化作江南第一花。诗中“嫩琼”指仙女;“紫云车”,仙人所乘之宝车。人称玉簪花为江南第一花。宋代名臣王安石写有《玉簪》诗:瑶池仙子宴流霞,醉里遗簪幻作花。

54、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55、皓首:白头,指年老。

56、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57、暖寿:旧俗在过生日的前一天,家里的人和关系较近的亲友来祝寿。

58、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59、若君为我赠玉簪,我便为君绾长发。

60、冠笄”的意思是:古代成年礼。“笄”的读音:[jī]

关于发簪美好爱情的诗句

61、出自两汉佚名的《有所思》

62、有关簪子的诗文例句如:

63、皎皎非鸾扇,翘翘失凤簪。

64、姥[mu]:年老的妇人。

65、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66、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67、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68、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69、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70、万寿:大寿,高寿之意。

71、耋[dié]: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耄[mào]耋[dié]之年。

72、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称年老的。

73、另外称老人的有:

74、久寿:长寿。

75、期颐:指百岁高寿。期颐:期,朱熹讲是“周匝之义”,即转过一圈了,“谓百年已周”。颐,朱熹讲是“谓当养而已”。即生活起居诗人养护。期颐就是指百岁之人。期颐指一百岁。“期颐”是人寿至“百岁”的特称。《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76、另外称儿童的有:

77、悬车之年:指70岁。

78、稚:称年龄小的为稚。

79、新年犹苦病相侵,白发无持自满簪。

80、各选一枝簪白发,明年知与阿谁来。

81、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82、中寿:指80岁以上。

83、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84、指古代男女成年时分别举行的冠礼、笄礼。

85、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86、髫[tiáo]年:童年。

87、露垂发簪重,杯光堕金凤。三弦学人语,四坐嘿如梦。

88、耄耋:耄[mào],《盐铁论·孝养》中写道:“七十曰耄。”《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耋[dié],《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把上面几种说法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耄耋”是指人的高寿,大约是“七老八十”了。耄[mào]耋[dié]:泛指晚年。耄,八九十岁的年纪。耄,七八十岁的年纪。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毛传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后人因称八九十岁的老人为“耄耋”。

89、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90、簪子,绾住发髻的条状物。

关于发簪美好爱情的诗句

91、出自宋代黄庭坚的《南乡子·诸将说封侯》

92、髫[tiáo]龄:童年。

93、只有用嫦娥的金镯,才能买来这织女用的白玉簪。

94、眉寿:耄[mao]寿,长寿。人老了眉毛长,所以称眉寿。

95、万斛浓香山麝馥,随风吹落到君家。

96、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97、冠者:指成年人。

98、花香为浓香、麝香,这香气随风吹送到寻常百姓家。

99、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100、斜簪宝髻看游舫,细织筠笼入上都。

101、落尽杨花满地春。绿阴如染净无尘。日长庭院掩重门。斜坠金钗云半*,淡妆香脸粉轻匀。相思偏是少年人。

102、始室:三十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103、花甲之年:指60岁。

104、此诗中,“雪魄冰姿”,玉簪花犹似雪的灵魂,冰的风貌,她洁白无瑕;“俗不侵”,概括此花的高洁凛然;“阿谁”,询问花是何人移来到窗下?“若非”,具有回答、议论的性质;“月姊”,指月宫中的嫦娥;“黄金钏”黄金制的镯子;“天孙”,指天河边的织女。

105、翠锁蛾眉别恨浓。罗衣初试怯春风。相思只为两西东。帘卷玉钩云淡淡,香消金鸭雨蒙蒙。此情都在不言中。

106、暮齿:晚年,暮年。

107、宋代诗人黄庭坚有《玉簪》诗:宴罢瑶池阿母家,嫩琼飞上紫云车。

108、古稀寿:指70岁寿辰。源于杜甫“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诗句。

109、冠笄:[guānjī]

110、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111、眉梢情思浮现,帘外春意袅娜,梦中你我如胶似漆,掌中玲珑骰子满是深情,拂起一缕青丝,心意烦乱,相逢一事早已有了因果,你我前世也应相识,木簪与青丝相缠,如似卧在云间,镜中木簪如花静绽,幽香袅袅,思君之意萦绕心头久久难释

112、期颐之年:指百岁。

113、发髫上插着一跟翡翠制成的玉簪子,别出心裁的做成了带叶青竹的模样,真让人以为她戴了支青竹在头上。

114、身闲不束休文带,发短聊簪子夏冠。

115、垂髫[tiao]:指儿童。儿童垂发叫髻。垂髫:髫[tiáo],指古代儿童犹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因而就用“垂髫”称幼儿或指人的幼童阶段。也有说“垂发”的,意思相同,如《后汉书·吕强传》就有“垂发服戎,功成皓首”句。垂髫:小孩子头发扎起来下垂着,指幼年。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116、二八:为16岁。

117、斑白:老人。老年人头发斑白,因代指老人。

118、簪子的诗句有:

119、若君为我赠玉簪,我便为君绾长发。在古代簪钗作为男女之间的定情信物,赠簪以示钟情,分钗寄意重逢,是一种美好的习俗,也是文学中的佳话。所以它的美丽精致不仅仅在于它的外表,可以说许许多多的簪钗上都带有自己的故事。

120、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此外,还含有年事虽高,但食欲旺盛之意。

关于发簪美好爱情的诗句

121、露华上、烟袅凉飔。簪髻乱抛,偎人不起,弹泪唱新词。

122、黄发:指老人,老人的头发由白变黄。“黄发”是枯黄的头发。人老了,头发上由黑变白,白发则黄。

123、童孺:儿童。

124、“绿云”,绿叶如云,也比喻美女发密如云,黑色有光。

125、此诗说,王母娘娘在瑶池宴会仙子喝的是流霞仙酒,酒醉把玉簪遗落人间化作玉簪花。

126、另外称成人的有:

127、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

128、此事真復乐,聊用忘华簪。

129、引证解释:

130、《礼记·乐记》:“婚姻冠笄,所以别男女也。”郑玄注:“男二十而冠,女许嫁而笄,成人之礼。”

131、关于发簪的寓意句子如下:

132、出自明代黎遂球《中秋十七夜宋令申给谏招同陈蕊亭吏部待月虎丘石上作》

133、遐龄:指人长寿高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