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经典句子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诗句-集合22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诗句-集合22句

时间:2023-05-19 11:45:53来源:互联网整理 作者:海子 点击: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诗句

1、诗的内容是:戍楼上传来宵禁的鼓声,阻断了行人的脚步,孤雁发出哀鸣,作者听到这些忽然倍感凄凉,思念起家中兄弟,但是战乱四起,兄弟们早已逃亡各地,想要寄封家书询问安危,却不知该寄往何方,因为战乱仍未停止。

2、出自杜甫的诗《月夜忆舍弟》。全诗: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3、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4、唐代·杜甫

5、“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两句诗描写了白露节气的夜晚,令人顿生寒意,而月亮是思乡的象征,作者写出了寒夜与明月,突显了孤独寂寥的情绪,更体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感怀。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五言律诗《月夜忆舍弟》,表达了作者对舍弟无比的思念之情。

6、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7、对偶,借景抒情,通过写自然景色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以及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8、原文如下:

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10、不是,是描写时令的。“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说明了当时的时令是在白露,同时又给作者一种凄凉,寒意之感。意思是“叶上的白露从今夜开始,才发现是白的”。“而天上的月亮还是故乡的比较明亮”这一句尤其关键,明明是同一轮明月,而作者却固执地认为故乡的比较白,更令得读者体会到他的思乡情结。

1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2、全诗为:

13、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14、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5、月夜忆舍弟

16、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17、路从今夜白原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8、白露,二十四节气之十五,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在公历9月7日至9月9日交节。古人惯以四时配五行,白露属秋,“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此时,凉风已至,寒蝉始鸣,秋气渐深,昼夜温差加大,清晨的露水日益浓重,在草叶花木上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故名“白露”。在文人雅士的诗词中,白露总是带着秋天的肃杀与凄清。

19、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20、《月夜忆舍弟》

2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这首诗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

22、李白有“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之句,描写了露水浓重、罗袜渐湿的情景,令人凉意顿生。杜甫《月夜忆舍弟》诗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之语,脍炙人口,曾在月华白露之夜的清冷中,牵动无数游子的怀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