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经典句子 >魏征名言环境古语汇总60句

魏征名言环境古语汇总60句

时间:2023-04-24 15:06:44来源:互联网整理 作者:海子 点击:

魏征名言环境古语

1、不肯听人言者最聋。——海伍德

2、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魏征;

3、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4、信用就像一面镜子,只要有了裂缝就不能像原来那样连成一片。

5、美呀,在爱中找你自己吧,不要到你镜子的谄谀中支找寻。自私是一面镜子,镜子里永远只看得到自己;自私是一块布匹,蒙住了自己的眼睛,看不见别人的痛楚;自私是一层玻璃,看上去透明,却始终隔开了彼此的距离。

6、一次,唐太宗打算到南山狩猎游逛,原本一行人已整装待发,却突然取消了计划。回家祭祖的魏徵回到京城后问唐太宗,“听说你准备出去嗨啊,咋没去呢?”唐太宗笑答,“本来确有此意,但怕你生气,想想还是作罢了!”

7、【多指乱视。多言乱昕】出处:明代张居正《陈六事书》。意思是:对众人的话必须善于分析,择优而用,不可盲从。

8、对于唐太宗来说,只要这面镜子立在那里,他的一切言行就需三思而后动。于是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印象,那个天地不畏的一代圣主唐太宗,独独怕了一个魏徵。

9、要说“怕”,史书中还真有记载。

10、行为是一面镜子,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形象显现于其中。

11、【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出处:《孔子家语•子路初见》。绳:墨线,木工用来取直的工具。谏:规劝。意思是:木料经过墨线画线,就能够取直;人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就能成为圣人。

12、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魏征;

13、唐太宗的镜子

14、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魏征;

15、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以子孙在于清白而是房彦谦的名言。原句出自于隋朝魏征的《隋书·房彦谦传》。

16、年正月十七日,魏徵殂逝。

17、唐太宗登楼遥望送葬行列,悲痛不已,遂提笔写下了千古名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如今魏徵已去,遂亡一镜矣。

18、唐太宗李世民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今魏征亡殁,吾失一镜。魏征屡次进谏,太宗虚心纳谏。

19、【用人之言,若自己出】出处:唐代魏征《群书治要•尚书》。自:从。意思是:采纳别人提出来的意见就要像采纳自己的意见一样。说明接受别人的意见要虚心。

20、非我而当者,吾师也。——荀子

21、【良药生人。不能生不饮者】出处:清代唐甄《潜书•鲜君》。生:救活。意思是:虽然良药可以救活有病之人,但却无法救活不饮用它的人。

22、——魏征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3、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出自张昭远著《旧唐书魏征列传》。意思是用铜做镜子,可以整理好一个人的穿戴,用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历史上的兴盛衰亡,用别人作自己的镜子,可以知道自己每一天的得失。寓意别人对自己的客观评价。

24、空谈之类,是谈不久,也谈不出什麽来的,它始终被事实的镜子照出原形,拖出尾巴而去。

25、不听众人劝,必定遭难堪。——谚语

26、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

27、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魏征;

28、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魏征;

29、——魏征4、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魏

30、《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太宗是李世民。

魏征名言环境古语

31、还有一次,唐太宗得一只鹞鹰,很是喜欢,放在胳膊上逗着玩儿。正巧此时魏徵来奏,唐太宗急得赶紧把鹞鹰藏到了怀里。魏徵慢条斯理地开始了他的奏事(此处省略一万个字儿......),等魏徵汇(啰)报(嗦)完毕离开,唐太宗赶紧把鹞鹰掏出来一看,鹞鹰早已经被闷死了。

32、一代名臣魏征死后,唐太宗悼念他时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盛衰得失),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这是一句被后世广为传诵的名言,但这里有不准确的地方,唐太宗其实不是以魏征为镜子,来察看自己的得失,他借鉴的镜子其实是隋炀帝杨广。魏征不过是位目力奇准,又敢于校正太宗过失的好监督而已。---------------------------------------------------------------------------------------------------------------

33、爱情好比镜子,一旦打破就难重圆。

34、——魏征

35、【众人之唯唯。不如一士之谔谔】出处:唐代吴兢《贞观政要•纳谏》。唯唯:应承顺从。谔谔:直言的样子。意思是:众多的人都唯唯诺诺、应承顺从,也比不上_个人直言争辩。

36、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征;

37、不可轻忽仇人之言。——哈特姆

38、镜子越擦越亮,脑子越用越灵。

39、——魏征2、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40、【听言不可不察。不察则善不善不分。善不善不分,乱莫大焉】出处:《吕氏春秋•听言》。意思是:听来的话一定要详细地考察,不考察就可能会分不清好坏,分不清好坏,就会酿成大祸。

41、【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出处:《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元年》。意思是:人们要想看到自己的形象,必须用明镜来自照;君王要想知道自己的过失,一定要听取忠臣的进谏。

42、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魏征;

43、【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出处:汉代王符《潜夫论•明暗》。《资治通鉴》里也作:“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意思是:君王之所以能明辨是非,是因为能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君王之所以昏庸腐朽,是因为他偏信偏听。

44、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魏征;

45、原文:家有旧业,资产素殷,又前后居官,所得俸禄,皆以周恤亲友,家无余财,车服器用,务存素俭。自少及长,一言一行,未尝涉私,虽致屡空,怡然自得。

46、在贞观十三年(639年),魏征还向唐太宗提出了批评,说他不像贞观初年那样能坚持勤俭朴素,那样体恤百姓,那样虚心听取意见了。而唐太宗听后也明确地表示接受魏征的批评。

47、【明主者务闻其过,不欲闻其善】出处:《战国策•燕策一》。务:致力。意思是:英明的君主总是愿意听取自己的过错,而不想听别人对自己正确行为的夸赞。

48、尝从容独笑,顾谓其子玄龄曰:“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所有文笔,恢廓闲雅,有古人之深致。又善草隶,人有得其尺牍者,皆宝玩之。

49、【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出处:《孔子家语•六本》。行:做事。意思是:虽然良药吃到嘴里感觉苦,但对病痛有好处;正直的劝告虽然听起来不顺耳,但对人做事有好处。

50、魏征也确实向唐太宗提出很多宝贵的意见,比如:“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居安思危,慎终如始”等等。

51、一部小说犹如一面在大街上走的镜子。

52、闻过则喜,闻善则拜。——孟子

53、【乌鸢之卵不毁,而后凤凰集;诽谤之罪不诛。而后良言进】出处:《汉书•路温舒传》。意思是:乌鸦鹞鹰的蛋不被毁坏,然后,才有凤凰聚集而来;君主对犯有诽谤罪的人不诛杀,然后,才有忠良之言进谏。(关于纳言进谏的名言警句)

54、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

55、房彦谦(547年~615年),字孝冲,齐州临淄(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东魏到隋朝官员,清河太守房熊的儿子,唐朝名相房玄龄的父亲。

56、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魏征

57、诚信是面镜子,时刻照射着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58、人的眼睛是向外长的,但缺少自知之明,缺少一面镜子

59、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

60、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陈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