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经典句子 >鲁姓起源-摘抄51句

鲁姓起源-摘抄51句

时间:2023-03-30 15:00:06来源:互联网整理 作者:海子 点击:

鲁姓起源

1、姬姓位于《百家姓》第297位,人口54万余,由姬姓直接演支出的周姓、吴姓、郑姓、鲁姓、魏姓、杨姓、蔡姓、韩姓、霍姓、管姓、毛姓、曹姓、卫姓、毕姓、蒋姓等411个姓占《百家姓》总数504姓的82%,由这411个姓衍生出来的姓氏更是数不胜数,姬姓是名副其实的“万姓之祖”。

2、“嬴”姓

3、四.鲁姓一支改江姓。

4、“妫”姓

5、其后又有徙永定高头乡及平和葛布大溪村。广东福建的江姓皆奉江万里兄弟为祖.明清之际,有江氏族人跟随郑成功入台,在台湾定居,后有的又移居海外。

6、另外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改姓为鲁姓得记载,譬如,东晋时期得乌桓族的其中一支、明朝时期的佤族木依库氏、清朝时期的博都哩氏等等都有改姓为鲁的记载。

7、伯禽到了鲁国以后,继续征伐周周围的淮夷、徐夷两地,使鲁国成为当时的东方大国。

8、据说伯禽和姜太公同时前往封国,太公花了五个月就把齐国整顿就绪回报周公,周公惊讶地问:"怎么这么快呀?"太公说:"我简化了君臣的礼节,依从当地人的风俗,所以很快就使齐国的民心安定了。"伯禽却过了三年才向周公回报,周公问他为什么这么晚才来,他说:"我改变当地人的习俗,制定了新的礼节,教会他们守三年之丧,所以来得晚。"周公叹息说:"鲁国将来必定要向齐国称臣了。为政繁琐,百姓就不会亲近;为政简易,百姓才愿意归附啊!"周公死后,其子伯禽先前已受册封,是为鲁公。鲁公伯禽初受封到鲁国(今山东省曲阜市)。鲁国从周公开始,到顷公一共传了三十多代,由于鲁国固守周的旧制度,春秋以后果然逐渐衰落了。

9、姚姓起源于公元前两千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至今近5000年,是中国四大古姓之一。姚姓出自五帝之一的虞舜,舜(有虞氏,名:重华)生于姚墟,他的后裔子孙便以地为氏,称为姚氏。

10、第2个:姜姓

11、到了战国时,鲁国被楚国的考烈王灭掉。被迫迁居下邑(指国都以外的所属城邑),其公族子孙就以国名为姓,世代相传姓鲁了。

12、“妊”姓是第二种说法中的一个,后来演变成现在的:任、壬、奚、嵇、薛、舒、仲、祖、且、谢、射、终、佟、修、章、吕、毕、洛、等姓。

13、三、江姓还有一支是姓萧的改姓的,唐代萧氏因败于黄巢,怒而指江为姓,后裔主要聚于江西婺源江湾。

14、姜姓在《百家姓》排第32,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60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4%。据考证,从齐国第一代国君姜太公起到现在,共有102个姓氏由姜姓繁衍而来,包括吕、许、谢、纪、丘、卢等64个单姓和淳于、东郭、高堂、子雅、雍门、公牛等38个复姓。

15、这个姓可不得了,它在“上古八大姓”中排名第一,乃人文初祖黄帝之姓,因为黄帝居住在姬水,故而以姬为姓。《史记》中写道:“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由此亦可知姬姓在当时所占比例之重。

16、来源一:姬姓

17、江姓起源于河南正阳县江国,历代迁徙,大致经历了自北向南上的流动过程。大的前夕形势是:江国被南方楚国所灭,大量人口向东北迁移,至河南陈留.考城(今兰考)一代,然后又迁山东.安徽等地。其后散居于浙江务州(今金华市).山西蒲坂河南洛阳.湖北江陵.河北中山.山西平成.山东曲阜各地。西晋灭亡,大量士人南渡,江姓族人自中原山东等地南迁江苏浙江等地。

18、来源三:少数名族改姓

19、二、出自姬姓,为翁氏所分。

20、清初,又江文、江榜二兄弟自湖北麻城返回今河南正阳县淮河湾定居,后称其居地为江家埠(现名江湾)。

21、源于姬姓  姬姓溯源于黄帝,鲁姓为周武王的弟弟姬旦之后,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姓氏考略》及《元和姓纂》等所载,西周初年周公辅佐天子周成王东征灭掉了伙同武庚叛乱的奄国,分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故土,建立鲁国(今山东省曲阜市),是为鲁公。鲁国从周公开始,到顷公一共传了三十多代,由于鲁国固守周的旧制度,春秋以后果然逐渐衰落了。到了公元前256年,鲁国被楚考烈王灭掉。鲁顷公姬仇被迫迁居下邑(今安徽砀山),其部分后代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鲁氏,望出扶风郡。鲁氏族人大多尊奉周公姬旦为得姓始祖。  源于彤鱼氏  炎帝彤鱼氏一支,由彤鱼和太阳组成。炎帝以火和太阳为图腾,实行大山天齐纪历,如鱼下“日”所示:“日”下一横为水平,两侧的太极印为日升降轨迹;日上一横为地平,中央为天齐建木,以此观测太阳运行。彤鱼氏是炎帝的一个分支,所以在鱼下铭日,以示所出。彤鱼氏先民主要生活在距今7000~5500年间甘肃大地湾——陕西半坡、姜寨--豫北山地——伊洛大河村一带。彤鱼氏分支有鱼凫氏和(弓+鱼)氏。彤鱼氏观日灵台名“鲁”,后人以地为姓。  源于鲜卑族  出自东晋时期北方乌桓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通鉴》记载:“东晋时乌桓人有鲁氏。”乌桓族,中国古代民族之一,亦称作乌丸、古丸、乌延等,原为东胡部落联盟中的—支,与鲜卑民族同为东胡部落联盟的组成部分之一,民族语言与鲜卑民族相同,属东胡语言的分支,无文字,刻木为信。东胡部落联盟强盛时,乌桓族与鲜卑民族同为其重要成员。乌丸之名,在战国时期即已出现,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曾指出:“夫燕亦勃、碣之间二都会也……北邻乌丸、夫余,东缩秽貉、朝鲜、真番之利。”近有学者认为“乌桓”初为部落大人之名,后来引申为部落之名。另有学者认为乌桓族、鲜卑民族不是因山得名,而是以族名转为山名,后又有乌丸川等。乌桓族的先世,据史籍《后汉书·乌桓族传》中记载:“乌桓者,本东胡也。”王沈在《魏书》中也有相同看法,认为乌桓族与鲜卑民族同出自东胡。  源于蒙古族  出自金、元、明时期蒙古绰罗斯部,属于帝王赐姓改姓为氏。  1.蒙古族绰罗斯·卓多穆:为古老的蒙古绰罗斯部后部大人(专职掌管后勤、运输、畜牧生产和妇女儿童的生活等),在金国时期成为女真所辖卓鲁部,后在元朝时期形成为卓多穆氏。明朝时期,有女真族引其为姓氏者,满语为JodomuHala,与女真绰罗氏同源,世居乌鲁特(今内蒙古兴安盟境地)。蒙古族、满族卓多穆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鲁氏。  2.蒙古族绰罗斯·巩卜失加:为元朝时期驻守甘肃平番县一带地区的蒙古族绰罗斯部人,世代为地方执政长官,明朝时期称其为“土司”。绰罗斯·巩卜失加的父亲为元朝末期著名的武定王、平章政事绰罗斯·脱欢。  源于满族  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博都哩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孛木律氏,在金国时期为孛术鲁部,以姓为氏,满语为BoduriHala,世居索伦(今黑龙江嫩江以西)。后有达斡尔族、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鲁氏、博氏、范氏、花氏、卜氏、布氏等。  ⑵.满族都噜氏,亦称杜鲁穆氏,满语为DuruHala,汉义“模样”,世居长白山、黑龙江地区。据俄国学者史禄国调查,这个氏族为新、老满洲共有姓氏,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鲁氏、都氏、杜氏等。  ⑶.满族瑚噜氏,满语为HuruHala,汉义“阜地、鸟背、龟背”,世居乌拉(今吉林永吉乌拉街至辉发河口、拉发河流域、双阳一带)。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鲁氏、胡氏、於氏(注意:不能写作“于”)等。  ⑷.满族石穆鲁氏,亦称石莫勒,满语为SimuluHala,世居浑春(今吉林珲春)。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鲁氏、石氏、穆氏、萧氏等。  源于回族  出自宋、元朝时期西域来华定居之人,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回族中的鲁氏,取自经名“安拉迪尼”(真主的宗教),简称“鲁丁”的首音。宋、元两朝时期,经名尾部缀有“鲁丁”的回回族人很多,如元朝中期的伯笃·鲁丁,原为答失蛮人(即大食国人,古阿拉伯帝国),在元英宗孛儿只斤·宗硕德八剌至治元年(公元1321年)为了考取进士,便取汉姓为鲁氏,字至道,史称鲁至道。鲁至道后来历任广西任肃政廉访副使、礼部侍郎、秘书太监、漳州路总管,特别是对广西的文化教育建设,有利于元朝时期岭南地区文化教育活动的恢复和发展,对推动广西桂林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和民族团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成为元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诗人。  在元朝时期,为读书求仕而取汉姓“鲁”为氏者甚众,如真定、济南路监榷课税使鲁坤原为大食国人,吏部尚书鲁企贤原为康里人,浙东道宣慰使都元帅府元帅鲁得之原为安息人等等。  源于佤族  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佤族木依库氏,源出巴饶克氏族,即佤族的一个分支,世居今云南省西盟、沧源、孟连三县地区。  在明朝时期的改土归流运动中,巴饶克氏族部落首领的子孙随孟连土司姓氏汉化过程分别以三子之名为汉姓,其一即为鲁氏,系由当地汉族最高执政长官所赐改。  其他少数民族  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彝族、白族、苗族、土家族、布依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鲁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鲁氏,世代相传至今。  周公姬旦  姬旦,又名周公、周公旦,周武王之弟,周初三公之一。是周武王克商灭纣时的主将,居功至伟。周初,周武王大封诸侯,周公旦被封鲁国(都城在今山东省曲阜),为天下最富饶之地之一。周公旦被封后,因要留在京城辅政,乃遣其子伯禽就封鲁国。下传三十四代到公元前二五六年,鲁王顷公时,鲁国被楚国所灭,其子孙遂以国为氏,称鲁姓。他们尊姬旦为鲁姓的得姓始祖。  各支始祖  鲁道茂:元季自江宁府东城迁居句容县南门鲁墓村。江苏句容鲁氏始祖。  鲁昂:号照轩,宋理宗淳祐三年癸卯岁(1243年)生,官殿中侍御使。世乱远引由山东来益上流落业二里九岗山五公村口,自号九峰老翁,享九十四岁。元顺帝至元二年(1337)年丙子岁卒。为资江鲁氏始祖。其御史宅躀并窖金轶事历载邑乘至今。

22、鲁姓出自于姬姓。周武王的弟弟旦有封地在周,称为周公。周公当初被封在东方的鲁国,但是他要留在周都辅佐周王,就派儿子伯禽去鲁国。

23、之后,由于社会制度的变化,姓变得多了起来,很多的部落将自己部落的图腾作为自己的姓。周朝时,周天子分封诸侯国后,许多贵族为纪念封地而改姓,就因此演变成了更多的姓氏,可以说,中国如今的大多数姓氏都是由此八姓演化而来的。

24、另外,还有一部分江国子孙逃到齐(今山东临淄一带)。

25、嬴姓,奉玄鸟为图腾。嬴姓十四氏,主要包括现在的廉、徐、江、秦、赵、黄、梁、马、葛、谷、缪、钟、费、瞿等。嬴姓,奉玄鸟为图腾。

26、炎帝彤鱼氏一支,由彤鱼和太阳组成。炎帝以火和太阳为图腾,实行大山天齐纪历,如鱼下“日”所示:“日”下一横为水平,两侧的太极印为日升降轨迹;日上一横为地平,中央为天齐建木,以此观测太阳运行。彤鱼氏是炎帝的一个分支,所以在鱼下铭日,以示所出。彤鱼氏先民主要生活在距今7000~5500年间甘肃大地湾——陕西半坡、姜寨--豫北山地——伊洛大河村一带。彤鱼氏分支有鱼凫氏和(弓+鱼)氏。彤鱼氏观日灵台名“鲁”,后人以地为姓;

27、“姞”姓

28、第1个:姬姓

29、“姒”姓

30、据记载,上古时期有八大姓,分别是:姬、姜、姚、嬴、姒、妘、妫、姞。(另一说:姬、姜、姚、嬴、姒、妘、妫、妊)。

鲁姓起源

31、宋代由于金兵攻占汴京,中原人数次大规模南流,江氏有一支自汴京迁至仁和(今浙江杭州市).广东福建台湾的江姓(翁江除外),大部分源自浙江省开化县的封家镇.吴越国的镇海节度使江景房,在吴越灭亡时为减轻吴越人民赋税而沉籍销据被贬,隐居于常山渥溪桂岩(今浙江省开化县封家镇).其后代功名极盛于两宋,其五世孙江塙为官而迁至江西都昌,江塙五世孙南宋宰相江万里抗元殉国,江万里之弟及子孙由江西迁福建宁化石壁村。

32、“姞”姓,后来演变成现在的:吉、雍、燕、鄂、密、须、阚、严、光、羊、杨、孔、尹、蔡、鲁、允、断、敦、逼、郅、虽等姓。

33、此姓起源于炎帝神农氏,由于炎帝生于姜水,故而以姜为姓。后来的共工氏、有邰氏、吕氏皆为姜姓。

34、一、出自嬴姓,传说是大禹的贤臣伯益的后代。

35、来源二:源于彤鱼氏

36、“姚”姓

37、一是古时鲁姓人居住,故取名鲁,另一种是鲁字是取其“鱼儿摆尾”的本义,用来形容这条道路的左右蜿蜒。有些老居民相信,后一种解释更为可靠。六十七岁的范得礼从家里找出一张二十年前的武汉地图,上面的鲁巷是珞瑜路和关山的转折点,确实如鱼儿摆尾时的弯曲状。

38、“妘”姓

39、其他民族改姓而来。据《通鉴》所载,东晋时乌桓人有鲁姓;金时女真人孛术鲁氏汉姓为鲁;清时甘肃平番县土司巩卜失加(元蒙古人后裔),明时赐姓鲁;清满洲八旗姓秦楚鲁氏、博都里氏有改鲁姓者;佤族姓木依库氏,子孙分别以三子之名为姓,其一曰鲁;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者有鲁姓;今彝、白、苗、土家、布依、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

40、“姒”姓,后来演变成了:仍氏、窦氏、没鹿氏、纥豆陵氏、毒氏、夏侯氏、侯氏、杞氏、题氏、楼氏、偻氏、娄氏、刘氏、丐氏、雝丘氏、郁厘氏、孙氏、杷氏等。其中有的姓,今天已经不见了。

41、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为黄帝之姓、周朝以及吴国、鲁国、燕国、卫国、晋国、郑国、魏国、韩国等诸侯国的国姓,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42、“姜”姓:姜姓源出神农氏,炎帝生于姜水,因以水命姓为姜,裔孙姜子牙周初封于齐,到战国中期,为田氏所灭,子孙分散,有以国名为氏是齐氏,或以姓为氏是姜氏。秦汉时,姜姓以关东大族向西迁徙充实关中,之后在天水形成著名的郡望,如今姜姓广泛分布于中、朝、韩、菲、泰和印尼等国。

43、“妘”姓,后来演变成:鄢、郐、路、逼阳、鄅、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姓。

44、唐初,河南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开辟漳州郡,随行军校又91人60多姓在福建落籍,其中就又河南江姓,这是江姓最早入闽者。

45、而由姬姓繁衍出来的姓也非常多,约400多个,如:周姓、吴姓、郑姓、王姓、鲁姓、曹姓、卫姓、毕姓等等,如今《百家姓》已经增补到504个,而姬姓繁衍出来的姓就约占到80%,可谓“万姓之鼻祖”。

46、“妫”姓:据说此姓源于风姓。“妫”姓后来演变成了现在的中国几大姓氏:薛、陈、胡、袁、田、齐、王、孙等姓。

47、出自姬旦。据《通志·氏族略》、《姓氏考略》及《元和姓纂》等所载,周武王封其弟周公旦之子伯禽于鲁,都曲阜,至鲁公顷灭于楚,其后子孙以国为氏。

48、姚姓在全国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于浙江、安徽、广东、江苏四省,在宋版《百家姓》中排第101位,在2007年中国百家姓氏排行第51位。

49、出自姬姓,为周武王的弟弟姬旦之后,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姓氏考略》及《元和姓纂》等所载,周武王封其弟周公旦之子伯禽于鲁国(今山东省曲阜市),是为鲁公。也正是因为鲁姓起源于齐鲁大地,即现在的山东地区,所以山东的简称是“鲁”。鲁国从周公开始,到顷公一共传了三十多代,由于鲁国固守周的旧制度,春秋以后果然逐渐衰落了。到了战国时,鲁国被楚国的考烈王灭掉。被迫迁居下邑(指国都以外的所属城邑)。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鲁氏。这一支被誉为正统,而最初被封到鲁地的姬旦(周公旦)则被遵奉为鲁姓的得姓始祖;

50、江氏发源于河南正阳,早期主要是在河南发展繁衍。亡国后的江氏子孙,先自正阳向北逃到淮阳(今属河南),又自淮阳继续北迁至陈留圉县(今河南杞县于镇),后又迁至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

51、姬、姜、姒、姚、嬴、妘、妫、妊。姬姓是皇帝的姓,周朝的国姓就是姬姓。不过姬姓衍生出来的姓就比较多了。一共四百多个,周姓、吴姓、郑姓、王姓、鲁姓、曹姓、魏姓等都是姬姓衍生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