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经典句子 >精选不耻下问出自哪里【21句】

精选不耻下问出自哪里【21句】

时间:2023-03-10 12:01:53来源:互联网整理 作者:海子 点击:

不耻下问出自哪里

1、“温故而知新”出自于《论语·为政》

2、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聪敏好学,非常谦虚。孔圉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人学习和发扬他的好学精神,特别赐给他一个文的称号。孔子有个学生名叫子贡,也是卫国人,他认为孔圉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好,不应得到那么高的评价。于是去问孔子:凭什么赐给孔圉‘文’的称号?孔子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聪明灵活,而且经常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一点儿也不感到羞耻

3、下一句是: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因此称他文。敏:聪明,好:喜好。出处《论语公冶长》第五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谦虚好学。释义:耻:羞耻,耻辱。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4、耻,字形左右结构形声字,耳一止,古义,主要指听,不向不如自己的人求教,如果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请教那就是耻辱。今义,泛指说话办事不光彩。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处是《论语·公冶长》。释义: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

6、《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7、《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8、不耻下问出自《论语·公冶长篇》,对应的语句是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9、向左转|向右转

10、出处:《论语·公冶长》

11、这句话的意思是: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谥他‘文’的称号呢?”孔子说:“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1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思是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

1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是:不把向学问、地位等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成可耻的事。耻字的意思:感到耻辱或不光彩的事,古义和今义区别不大。

14、《论语》中的原句: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5、不耻下问是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现在我们还会经常用到这个成语。出自孔子的《论语·公冶长第一十五》。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是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是孔子说的。

17、成语“不耻下问”的典故:

18、“温故知新”【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不耻下问” 出处:《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现在我们用来形容一个人谦虚、好学,真诚地向别人提问请教,不耻下问.

19、不耻下问在《论语》中对应的出的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0、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聪敏好学,非常谦虚。孔圉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人学习和发扬他的好学精神,特别赐给他一个文的称号。孔子有个学生名叫子贡,也是卫国人,他认为孔圉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好,不应得到那么高的评价。于是去问孔子:凭什么赐给孔圉‘文’的称号?孔子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聪明灵活,而且经常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一点儿也不感到羞耻。

21、不耻下问不是古典故事,是出自《论语》中的一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