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经典句子 >登楼译文112句

登楼译文112句

时间:2023-12-07 15:03:18来源:互联网整理 作者:海子 点击:

1、落日衔山,云遮雾障,那本已减弱的太阳的光辉,此时显得更加暗淡,所以诗人直接观察到“白日”的奇景。至于“黄河”。当然也是写实。

2、出自宋代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

3、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但其含意深远,耐人探索。

4、亲爱久别散,形神各离迁。未为生死诀,长在心目间。

5、徘徊不能寐,耿耿含酸辛。中夜登高楼,忆我旧星辰。

6、此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长期寓居临安,落魄而终。

7、出自唐代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8、整首诗写在萧瑟的秋季,诗人亲眼见到民间百姓的疾苦,为百姓感到辛酸,以致不能入睡,半夜登楼排解自己的愁情。诗句简短直白,却令人真实感受到诗人的伤感。

9、作者在诗中对“登”字应该也有上进,努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10、赵彦端宋

11、四时更变化,天道有亏盈。常恐今已没,须臾还复生。

12、空怀着无限的情感,在斜阳夕照的时候,我却害怕登楼。扩展资料创作背景:公元1290年,张炎和友沈尧道应召为元政府写金字《藏经》。翌年,回归南方。之后词人在越州居住,和沈尧道及赵学舟都有词往来,这首词即作于此时。此词写身世飘萍和国事之悲感哀婉动人。

1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白话译文: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扩展资料:文学赏析: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14、就次句诗而言,诗人身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的写法。

15、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力向上的引申意义。

16、祖父张濡,父亲张枢,皆能词善音律。张炎前半生富贵无忧。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南宋覆灭,张炎祖父张濡被元人磔杀,家财被抄没。

17、是谁惊扰一行大雁,冲断群阵,大雁散乱掠空飞过江面,消失在远天浮云里。

18、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19、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及笄之年,也是成婚之年。

20、河梁暮相遇,草草不复言。汉家正离乱,王粲别荆蛮。

21、这些多像我遥远而熟悉的故乡啊,想到这里,不由惊醒。

22、沿着荒枯的树林古老的大道行走,到漫长的黄河边饮马暂休,这内心的情意呵似河水悠悠。

23、平生有亲爱,零落不相保。五情今已伤,安得自能老。

24、作者:孟郊年代:唐体裁:五古

25、路傍谁家子,白首离故乡。含酸望松柏,仰面诉穹苍。

26、向着平常的野桥流水漫步,待招来的已不是旧日熟识的沙鸥。

27、这是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写于滁州刺史任上。唐滁州的治所即今安徽滁州市市区,西涧在滁州城西郊外。这首诗描写了山涧水边的幽静景象和诗人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28、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

29、全词先悲后壮,先友情而后国恨,惯穿始终的,是一股荡气回肠的“词气”,使读者极能渗透到作者的感情世界之中。作者简介:张炎(1248-约1320),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临安(今浙江杭州)人,祖籍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南宋著名词人。张俊六世孙。

30、鸱鸮鸣高树,众鸟相因依。东方有一士,岁暮常苦饥。

31、于是笑王谢等人,他们空洒英雄之泪,却无克服神州的实际行动。他们依仗着长江天险,自以为可以长保偏安,哪里管得到广大的中原地区,长久为异族势力所盘踞,广大人民呻吟辗转于铁蹄之下呢?凭借这样有利的江山形势,正可长驱北伐,无须前怕狼,后怕虎,应该象当年的祖逖那样。

32、玉堂有玄鸟,亦以从此辞。伤哉志士叹,故国多迟迟。

33、唐代孟郊《感怀》诗之三:“中夜登高楼,忆我旧星辰。”意思是夜晚登上高楼思念往昔的美好。

34、全文如下:

35、诗的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

36、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37、去去勿复道,苦饥形貌伤。

38、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

39、中夜登高楼,忆我旧星辰意思是:半夜我登上高楼,回忆起我的往昔时光。诗句出自唐代诗人孟郊所作《感怀》。这是一首反映现实,揭露藩镇罪恶的诗。

40、《登鹳雀楼》的“登”,就是动词登上、登楼、上楼的意思。

41、你载着一船的白云归去,试问谁将玉佩相留,顾盼水中倒影于中洲?

42、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而称太阳为“白日”,这是写实的笔调。

43、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译文:记得在北方边关,专事去踏雪漫游,寒气冻硬了貂裘。

44、出自:《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

45、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

46、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

47、镇江北面横贯着波涛汹涌的长江,东、西、南三面都连接着起伏的山岗。这样的地理形势,正是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足以与北方强敌争雄的形胜之地。六朝的旧事,原来全不过是为少数私家大族的狭隘利益打算!

48、主人数相问,脉脉今何为。贫贱亦有乐,且愿掩柴扉。

49、无事登上高楼远望,是一片广袤无际的平野。

50、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

51、这两句诗发表议论,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写景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从而把诗篇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读者展示了更大的视野。

52、登鹳雀楼

53、折一枝芦花寄赠远方故友,零落的芦花呵透出一身的寒秋。

54、一口青春正及笄:意思是说一个青春靓丽的女子刚好到了及笄之年,是如此漂亮以及美好的年纪。

55、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56、黄昏时荒寂的村中炊烟缕缕,古寺深处黄莺啼啭。

57、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58、它宛若一条金色的飘带,飞舞于层峦叠嶂之间。

59、“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

60、晨登洛阳坂,目极天茫茫。群物归大化,六龙颓西荒。

61、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

62、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63、野渡无人舟自横

6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5、羲和驻其轮,四海借馀晖。极目何萧索,惊风正离披。

66、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67、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

68、豺狼日已多,草木日已霜。饥年无遗粟,众鸟去空场。

69、念奴娇(危楼还望)原文:【念奴娇】登多景楼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译文:

70、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7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72、北游如一场短梦,梦醒后此身依然在江南漂流,禁不住老泪纵横,洒落在故都杭州。

73、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后人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

74、羊城天下最号都会,风轩月馆,艳姬角妓,倍于他所,人以群仙目之,因赋十阙鹧鸪天。一口青春正及笄。蕊珠仙子下瑶池。箫吹弄玉登楼月,弦拨昭君未嫁时。云体态,柳腰肢。绮罗活计强相随。天教谪入群花苑,占得东风第一枝。

75、野泽何萧条,悲风振空山。举头是星辰,念我何时还。

76、扩展资料:

77、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78、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

79、有鸟东西来,哀鸣过我前。愿飞浮云外,饮啄见青天。

80、中流击水,收复中原。南方并不乏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统帅,也不乏披坚执锐、冲锋陷阵的猛将,完全应该象往日的谢安一样,对打败北方强敌具有充分信心,一旦有利之形势已成,便当长驱千里,扫清河洛,收复国土,何须顾虑对方的强大呢?

81、创作背景:

82、蕊珠仙子下瑶池:仿佛那蕊珠仙子走下了瑶池,下凡到人间,形容女子的美丽。

83、《登鹳雀楼》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王之涣)诗的前两句写诗人登楼看到的(景象),后两句抒发诗人登楼时的(感悟)。《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原文如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84、四时互迁移,万物何时春。唯忆首阳路,永谢当时人。

85、“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

86、登楼极目四望,不觉百感交集,可叹自己的这番心意,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够理解呢?镇江一带的山川形势极其险要,简直是鬼斧神工,非人力所能致。然而这样险要的江山却不被当作进取的凭藉,而是都看成了天设的南疆北界。

87、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88、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

89、意思是:沿着荒枯的树林古老的大道行走,到漫长的黄河边饮马暂休,这内心的情意呵似河水悠悠。出自南宋张炎《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原文为: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

90、也正因为如此,这两句包含朴素哲理的议论,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也使得这首诗成为一首千古绝唱。

91、这句诗正确的应该是“野渡无人舟自横”,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全诗如下: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92、四野空空,只见流水,不见渡者。只有一只小船整日停在岸边。

93、秋气悲万物,惊风振长道。登高有所思,寒雨伤百草。

94、译:孤独一身,自酌自饮芳春酒,酒味浓郁,登上江楼一半,已经醺醺酣醉。“独酌”二字领起,点明身世飘泊,拨弦定调,涵盖全篇。饮芳春酒,欲浇胸中之块垒而不得,遂登楼以自遣则“愁更愁”。

95、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非最高层)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

96、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

97、该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作者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县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这首诗是作者三十五岁时写下的。

98、举才天道亲,首阳谁采薇。去去荒泽远,落日当西归。

99、姜牙佐周武,世业永巍巍。

100、该诗是作者描写自己登上鹳雀楼看到远山落日的景色,并引发的人生感慨和努力精进的自勉情感。

101、唐代:王之涣

102、后两句抒发诗人登楼时的感悟。表达积极探索和无限进取的人生态度。

103、深宫岂无乐,扰扰复何为。朝见名与利,莫还生是非。

104、二、译文: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春潮不断上涨,还夹带着密密细雨。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105、想借红叶题诗,却连一个字也无题写之处,那飘落的片片红叶已写满了忧愁。

106、长安佳丽地,宫月生蛾眉。阴气凝万里,坐看芳草衰。

107、出自鹧鸪天

108、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

109、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

110、火云流素月,三五何明明。光曜侵白日,贤愚迷至精。

111、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

112、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