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经典句子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译文精选46句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译文精选46句

时间:2023-12-05 10:59:10来源:互联网整理 作者:海子 点击:

1、观照,是华夏民族静坐修炼出来反映外在环境变化的物质现象。它是中华传统文明的精髓,史料最早记载的是伏羲静坐观照万物而制造八卦。

2、五蕴就是人在自然、社会活动中的身心作用。

3、贞观十三年,有唐三藏法师往西天求教,引进大藏经见寿生经一卷。有十二相属、南赡部洲、生下为人、先于冥司下,各借寿生钱,有注命官秪揖人道,见今库藏空间,催南赡部洲,众生交纳寿生钱,阿难又问世尊。

4、五蕴:即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蕴是蕴藏、积聚的意思。世尊在《五蕴譬喻经》中教导我们要怎样观察五蕴,经曰:“观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想如春时焰,诸行如芭蕉,诸识法如幻。”

5、二、玄奘给太宗上过谢表后太宗的答敕自“朕才谢珪璋,言惭博达。”起。

6、佛教中所讲的五蕴是——色,受,想,行,识这五蕴。色是指有质碍的物质。受是领纳的意思。想是指想法,念头是第六意识分别。行是行为造作,指第七意识的执着。识是指意识,是指第八意识,又叫阿赖耶识(八个识它统统具足)。蕴字有遮盖,障碍,积聚义的意思。

7、满宅家眷罪消灭,恶口浪舌罪消灭,杀生害命罪消灭,前生冤业罪消灭,今生冤业罪消灭,前生父母罪消灭,今生父母罪消灭,又说灾星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太阳星,太阴星,罗睺星,计都星,紫气星,月孛星,忏悔已后。

8、识,区别于其它事物的独立概念。

9、五蕴是缘生法,是没有体性的,也就是说它是虚妄而生,虚妄而灭。所以说五蕴当体即空。也就是说不能被这五蕴境给转了,不可执着,执着五蕴,我们的真心自性就会被遮盖,不得显现我们的真如本性。色受想行识积聚成我们的色身变成尘劳烦恼,会障碍我们的真如本性。

10、五、就是玄奘译的心经了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三藏法师玄奘译”起

11、五蕴,色、受、想、行、识。

12、缘起法则,世事无常,诸法空相,五蕴也就归空。

13、免了身边祸,又说十地菩萨,长寿王菩萨摩诃萨,延寿王菩萨摩诃萨,增福寿菩萨摩诃萨,消灾障菩萨摩诃萨,救苦难观世音菩萨摩诃萨,长安乐菩萨摩诃萨,长欢喜菩萨摩诃萨,解冤结菩萨摩诃萨福寿王菩萨摩诃萨,延寿王菩萨摩诃萨,本宅龙神土地罪消灭。

14、金刚经共有5175字,由于篇幅适中,得到广泛传播,三轮、天台、贤首、唯识多宗都有注疏,特别受到六祖慧能祖师以后的禅宗重视。

15、第六个译本是义净法师翻译的《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16、三、高宗李治为太子时写的记自“皇帝在春宫述三藏,圣记。”起

17、一十八般横灾,若有人不纳不折寿生钱,后世为人多注贫贱,寿命不长,丑陋不堪。多饶残疾,但看注寿生经,真经不虚,除了身边灾。

18、第九咽喉闭塞之灾,第十落马伤人之灾,第十一车碾之灾,第十二破伤风死之灾,第十三产难之灾,第十四横死之灾,第十五卒中风病之灾,第十六天行时气之灾,第十七投井自系之灾,第十八官事口舌之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纳得寿生钱免了身边。

19、观照:即以智慧观事、理诸法,而照见明了之意。又‘观照般若’则指能观照事、理等诸法实相之理之智慧,为五种般若之一。肇论(大四五·二一三上):‘观照般若,照事照理故。

20、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佛说寿生经,即说咒曰。天罗咒,地罗咒,日月黄罗咒,一切冤家离我身,摩诃般若波罗蜜,一解冤经,二延寿真言,三灭五逆之罪、诵者免地狱之罪,便得生天不虚矣

21、【1,“五蕴”的显义和隐义】

22、受,对一切相的接纳领受。

23、第五个译本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唐朝玄奘法师译的《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24、隋朝达摩笈多三藏法师也有一个译本《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

25、南方陈朝的真谛三藏法师也有一个译本。

26、色,指世间一切的物质存在。

27、早烧取寿生经,救度三世父母,七代先亡,九族冤魂,皆得升天,儒流学士,僧尼道俗,或贵或贱,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28、行,身口意方面行为上的识可。

29、第一个译本就是后秦时代鸠摩罗什大师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也是现在比较通用的版本。

30、一般的理解都采用法相宗的定义,解为“色受想行识”的五个,即“色”是物质现象,后四个是心理(八识)现象,这也叫“小乘解、方便解、不了义解、幻解、假说、显义”。当解为“色性、受性、想性、行性、识性”时,皆指无明心所起的“无明性”,能一念被转变为“无上智性、般若性、佛性、觉性”时,就叫“大乘解、实相解、了义解、真解、实说、隐义”。《心经》的“五蕴”就同时指这两类法义,解读为“可见可思”的小乘义,不如解读为“不可见、不可思的无明性”的大乘义,更能点拨学人。

31、今生早烧寿生钱,三世富贵,今生不烧三世贫贱,后世难得人身,纵得为人,瘸手瘸足,无目跛腰,痴聋喑哑,衣不盖形,食不充口被人轻贱,若早烧寿生钱,注衣注食注命注禄,本命星官,本命判官,修罗王事,天龙八部。

32、金刚经的译文有多种,现在比较常见的译文有六种译本。

33、愿灾星不照,福曜长临,四时无病,八节无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早纳寿生钱,分明解说漏贯薄小,纳在库中,库官收付,至百年命终之后,七七已前。

34、观照就是观察,对比,体会,领受的意思。

35、南赡部洲众生,多有大愿不能纳得,佛言道。教看金刚经寿生经,能折本命钱,为秪证经力甚大,若众生不纳寿生钱,睡中惊恐,眠梦颠倒,三魂杳杳,七魄幽幽,微生空中,共亡人语话相逐,摄人魂魄,灭人精神,为欠寿生钱。

36、五蕴:佛家语,指色、受、想、行、识。众生由此五者积集而成身,故称五蕴

37、楼主好!这是佛教常识,解读法有“小乘和大乘”、“方便解和实相解”等区别。最好在实修某个法门的前提下,与人探讨这些词汇的真义,否则怎么说都是空谈,离题万里!下面以《心经》为例,简析几句,供参考。

38、《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39、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破旁纳得寿生钱,免得身边一十八般横灾,第一远路陂泊,内被恶人窥算之灾,第二远路风雹雨打之灾,第三过江度河落水之灾,第四墙倒屋塌之灾,第五火光之灾,第六血光之灾,第七劳病之灾,第八疥癞之灾。

40、一、太宗皇帝写的序文自“盖闻二仪有像,显覆载以含生”起。

41、指静观世界以智慧而照见事理。《楞严经》卷二:“﹝佛告阿难:﹞汝虽强记,但益多闻,予奢摩他,微密观照心犹未了。”唐李华《衢州龙兴寺故律师体公碑》:“于人法得无我,于观照得甚深。”明李贽《心经提纲》:“然则观者但以自家智慧时常观照,则彼岸当自得之矣。”鲁迅《<华盖集>题记》:“我知道伟大的人物能洞见三世,观照一切,历大苦恼,尝大欢喜,发大慈悲。”

42、四、高宗写给玄奘的答笺自“治素无才学。性不聪敏。”起

43、第二个译本是南北朝时期印度法师菩提流支翻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44、观是透视的意思。照指无作的——能力。观要通过一心三观(空观,假观中观)。空观就是观一切法都是因缘而生,当体即空。假观是不坏假名。(虽知是空,但不坏假名)。中观是指空假圆融。通过这样时时观照自己的内心,不着空不着有,就会发现妄心是随处发生,随处寂灭的。没有真实体性,当体即空。这样常常观照自己内心,才能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才能利益自己,才能得自在。

45、想,对接纳事物的意识作用。

46、拥根经:延生增寿、岁岁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