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经典句子 >西清诗话

西清诗话

时间:2023-12-01 16:22:34来源:互联网整理 作者:海子 点击:

1、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琼枝:竹枝因雪覆盖面似白玉一般。

2、唐·李商隐《对雪二首》

3、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4、唐·刘长卿《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

5、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6、大历三年(公元七六八年)杜甫携眷夔州出峡,漂泊在江湘一带。暮冬流寓岳州,登临岳阳楼而有此作。「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实为千古名句。前人称此二句「尤为雄伟,虽不到洞庭者读之,可使胸以豁达。」(宋人黄鹤《少陵年谱》)。全诗将眼前雄伟壮阔的景色与诗人个人的身世悲凉之感及对国事边事的忧心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具有极为深广的内涵。表现上擒纵自如,卷舒随意,折转巧妙,充分表现了沉郁顿挫的杜诗本色。

7、篷是船帆。船的代称。

8、《诗经·小雅·角弓》

9、【拼音】:fénqínzhǔhè

10、岳阳楼:在今湖南岳阳境内洞庭湖岸。

11、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12、凄凄:寒凉。翳翳:阴暗。希:少。在目:眼睛所见。皓:白。

13、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14、图题诗就是为一幅画题一首和画内容主题相烘托的诗句,也叫题图诗、题画诗。在中国画的空白处,往往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诗的内容或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谈论艺术的见地;或咏叹画面的意境。图题诗:为图画所做并题写在图画上的诗歌,或点破画的主题,或升华画的内涵,或阐述画的内容,或咏叹赞美绘画本身,或对绘画意境有感而发的诗歌,可使画面增强艺术张力,诗画互补意境深远。  图题诗又称题画诗,是绘画章法的一部分,它通过书法表现到绘画中,使诗、书、画三者之美极为巧妙地结合起来,相互映发、丰富多姿,增强了作品的形式美感,构成了中国画的艺术特色。此外,宋以前的许多赞美绘画或对绘画有感而发的诗歌,虽不题在画上,从广义上讲,也算是题画诗。  中国画非常讲究“意境”,往往画中题诗,诗画互补,使意境更加深远。再在画面加盖红印章,使中国画集诗、书画、印于一身,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使人在读诗看画、看画赏诗之中,充分享受艺术美。  图题诗从唐代王维、杜甫起便有流传,到元代后更为盛行,今天在绘画作品中还时有所见。《西清诗话》中说的“丹青吟咏,妙处相资”便已将诗画融为一体,使文学和艺术携手共行了。它说的是“诗情丰富画意,画景渲染诗境,两者相得益彰,获至一种精妙”的艺术效果。图题诗,和命题作文一样,首先要切题,其次是解读和意会图之意境和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再发挥想象的空间去用文字把图画描绘成诗词。这是一个转化过程,但我们的想象空间不能扩之过大,要根据图的意境去想象。对于要求摆脱框框,也就是摆脱图意的表面想象,就是要抓住其实质,作意境的拓展。如果联想的内容超出了画意的空间,那就不叫看图题诗了。但只注重表面现象,却失去了灵魂,也只能说拓展得不够成熟。要走入作者的意境之中去,多多体会一下作画者的心境,注意细节很重要。

15、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6、此诗是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开头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17、《史记·大宛列传》:“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裴駰集解引苏林曰:“凿,开;空,通也。骞开通西域道。”

18、如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中说:“近世僧学诗者极多,皆无超然自得之气,往往反拾掇摹效士大夫所残弃。

19、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20、早早就闻知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终于登上了岳阳楼观看。

21、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默默无言地扶人前行,给人以亲切感,安全感,使这位老和尚游兴大涨,欣欣然通过小桥,一路向东。

22、玉龙:形容飞雪。败鳞残甲:形容雪片乱舞如鳞甲之片纷纷坠落。

23、叫:风声如吼。

24、吴楚被大至分为东南两地,浩荡的水波吞吐昼夜不息。

25、唐·韩愈《李花二首》:“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26、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27、轩:楼窗。

28、唐·韩翃《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一作张继诗)

29、宋人赵与□《娱书堂诗话》卷上曾载:“僧志南能诗,朱文公尝跋其卷云:‘南诗清丽有余,格力闲暇,无蔬笋气。

30、牖:窗户。风惊竹:风中带雪,打在竹上,发出沙沙的响声。

31、笑里藏刀:指脸上挂着笑容,心中藏着杀人的尖刀;比喻外表和善,内心却十分阴险毒辣。含贬义;最早出自于后晋·刘昫《旧唐书·李义府传》。

32、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3、

34、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35、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36、唐·元稹《南秦雪》

37、吴楚:吴地和楚地。

38、【解释】:把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39、译文2:

40、但就这短短的一首诗,就以其对早春二月的细腻感受和真切描写,把自己的名字载入了宋代诗史。

41、南朝宋·谢灵运《岁暮》

42、唐·柳宗元《江雪》

43、北边的关山战火不曾停息,我扶窗远眺不禁涕泪交流。

44、玉:喻白雪。

45、回风:回旋的风。

46、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47、赵朴初《片石集·青铜器》:“凿空汉使惊邛杖,已信西南道可通。”

48、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49、他的对僧诗蔬笋气的反对,也得到了不少诗人的赞同。

50、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51、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52、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53、唐·杜甫《对雪》

54、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55、指直:手指僵直。

56、唐·高骈《对雪》

57、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58、唐·吕温《孟冬蒲津关河亭作》

59、乾坤:天地。

60、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

61、早就听说洞庭湖的水势浩大,今天终于登上了这座闻名遐迩的岳阳城楼。洞庭湖如此广阔,东南面的吴地和楚地,似乎被割成两国。洞庭湖的水势浩瀚,整个天与地就如日日夜夜在波涛上漂浮。望着这浩瀚的景象,想到我的亲友连一点消息也没有,而今年迈多病,栖息在这只孤零零的小舟上。在关山以北依然战火不断,凭轩远眺,默思着国难家愁,我终于涕泪交流。

62、诗文简析:

63、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64、【拼音代码】:fqzh

65、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66、唐·刘驾《苦寒吟》:“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67、诗的后两句尤为精彩:"杏花雨",早春的雨"杨柳风",早春的风。这样说比"细雨"、"和风"更有美感,更富於画意。

68、此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反映了其关心民生疾苦的风格。

69、咽:泉水因冰冻而流动不畅,因以呜咽来形容。吟:歌吟。

70、【举例造句】:焚琴煮鹤从来有,惜玉怜香几个知。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

71、字:指书信。

72、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73、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74、此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反映了其关心民生疾苦的风格。

75、两句写雪花纷飞的景象。

76、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伟,风格雄浑渊深,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之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与诗人胸襟的博大,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蔡绦《西清诗话》说:“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题之者众矣,……然未若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气象雄张,如在目前。至读杜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

77、元·黄庚《雪》

78、晋·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79、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80、《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三年(768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诗人在作品中描绘了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反映了其晚年生活的不幸,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全诗表现了杜甫得偿多年夙愿,即登楼赏美景,同时仍牵挂着国家的百感交集之情。

81、首联叙事,颔联描写,颈联抒情,尾联总结。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82、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83、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四引《西清诗话》载张元作《雪》诗

84、【近义词】:烧琴煮鹤、焚琴鬻鹤

85、戎马:军事。

86、无行:不成行列。

87、图题诗主要是在绘画上看到的比较多,在一幅画图上,根据图意写在绘画图上的诗,一般叫做图题诗。当然了,图题诗是很有讲究的,放在绘画图的什么位置上,采用什么书法体去写这首诗,都是有考究的,在很多名画家大作里,一般也能看到图题诗。

88、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89、【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前集》引《西清诗话》:“义山《杂纂》,品目数十,盖以文滑稽者。其一曰杀风景,谓清泉濯足,背山起楼,烧琴煮鹤。”

90、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91、杨柳枝随风荡漾,给人以春风生自杨柳的印象称早春时的雨为"杏花雨",与称夏初的雨为"黄梅雨",道理正好相同。"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南宋初年,大诗人陆游已将杏花和春雨联系起来。"沾衣欲湿",用衣裳似湿未湿来形容初春细雨似有若无,更见得体察之精微,描模之细腻。

92、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93、唐·徐彦伯《胡无人行》:“十月繁霜下,征人远凿空。”

94、唐·杜甫《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

95、如云:“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予深爱之。’”

96、杖藜——"藜杖"的倒文。藜是一年生草木植物,茎杆直立,长老了可做拐杖。

97、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

98、唐·李白《北风行》

99、唐·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100、杜甫〔唐代〕

101、答案是焚琴煮鹤。

102、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103、开通道路。

104、桥东和桥西,风景未必有很大差别,但对春游的诗人来说,向东向西,意境和情趣却颇不相同。"东",有些时候便是"春"的同义词,譬如春神称作东君,东风专指春风。诗人过桥东行,正好有东风迎面吹来,无论西行、北行、南行,都没有这样的诗意。

105、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106、唐·孟郊《苦寒吟》

107、试想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这是怎样不耐心惬意的春日远足啊!

108、短篷——小船。

109、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伟,风格雄浑渊深,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之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与诗人胸襟的博大,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蔡绦《西清诗话》说:“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题之者众矣,……然未若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气象雄张,如在目前。至读杜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

110、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11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112、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113、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

114、有人不免要想,老和尚这样兴致勃勃地走下去,游赏下去,到他想起应该归去的时候,怕要体力不支,连藜杖也扶他不动了吧?不必多虑。诗的首句说:"古木阴中系短篷。"短篷不就是小船吗?老和尚原是乘小船沿溪水而来,那小船偏激在溪水边老树下,正待他解缆回寺呢。【赏析】志南的生活状态已不可考,他在当时的文坛上也没有“中兴四大诗人”以及“二泉先生”诸人的风头那么健。

115、【成语】:焚琴煮鹤

116、词语解释:

117、诗的`前半赞叹洞庭湖的宏伟壮阔,是古往今来写洞庭湖的名句,与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名句同为人们传诵。后半抒情。全诗意境浑厚,气势磅礴,虽悲伤却无颓废之感。《唐子西文录》:"过岳阳楼,观杜子美诗,不过四十字尔,气象宏放,涵蓄深远,殆与洞庭湖争雄,所谓富哉言乎者。"《苕溪渔隐丛话》引《西清诗话》云:"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题之者众矣,……然未若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气象雄张,如在目前。至读杜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

118、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119、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120、诗文解释:

121、肃杀:严酷萧瑟的样子。

122、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123、涕泪:眼泪。

124、亲朋好友个个都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仿佛一叶孤舟。

125、唐·杜甫《公安县怀古》

126、他评唐代司空图“棋声花院静,幡影石坛高”二句说:“吾尝游五老峰,入白鹤院,松荫满庭,不见一人,惟闻其声,然后知此句之工也。但恨其寒俭有僧态。”(《书司空图诗》)便明确表现了这一倾向。

127、二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三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末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128、全诗以自叙和抒情为主,真挚感人;写景只是三,四两句,既是实写,又想象,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

129、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130、轩辕台:相传为黄帝擒蚩尤之处。

131、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132、焚琴煮鹤:意思是焚烧琴去煮白鹤。比喻随意糟蹋美好的事物。出自宋·胡仔《苕溪渔隐丛前集》引《西清诗话》。

133、庭霰:落在庭院里的雪花。

134、朱熹激赏其诗,所使用的标准是有无“蔬笋气”,实际上是宋代诗学理论探讨的问题之一。苏轼在《赠诗僧道通诗》中说:“语带烟霞从古少,气含蔬笋到公无。”自注:“谓无酸馅气也。”可能是第一个提出这一命题。

135、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136、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137、凿空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záokōnɡ,有开通道路、凭空无据、穿凿等意思。宋·蔡绦《西清诗话·池底铺锦》等均有相关记载。作宾语,定语。

138、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139、朔风:北风。劲:猛烈。哀:凄厉。

140、凭:倚。

141、【注释】:

142、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143、登岳阳楼

144、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145、清·洪升《雪望》

146、全诗纯用赋法,从头到尾都是叙述的笔调。以往一些学者认为诗用赋法,没有形象,没有诗味。事实上,赋法是诗歌形象化的重要手法,其特点是不注重诗的语言和局部事物的形象化,而着力创造诗的总体意境。《登岳阳楼》正是运用赋法创造艺术形象的典范。它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已经使人不觉得有艺术方法的存在,甚至不觉得有语言的存在,只觉得诗人的思想感情撞击着心扉。

147、瀌瀌:雪盛的样子;一说犹“飘飘”。晛;太阳的热气。曰:语助词,无实义。

148、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

149、雨雪瀌瀌,见晛曰消

150、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151、是福建最早的诗话,北宋蔡京之季子蔡绦著。采用辑录或笔纪体来评论诗歌作品,记述诗人言行,阐述诗歌理论。成书于宣和年间,共三卷。

152、你说的是带煮字或笑字的成语吧。

153、凿空西域。

154、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155、唐·李白《冬日归旧山》

156、又自作一种僧体,格律尤凡俗,世谓之酸馅气。”考察蔬笋气的内涵,大约是指感情的枯寂,境界的寒俭之类,这本是与僧家生活和精神紧相联系的一种状态,是一种特定的“林下风流”,似乎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所以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七引《西清诗话》说:“东坡言僧诗要无蔬笋气,固诗人龟鉴。今时误解,便作世网中语,殊不知本分家风,水边林下气象,盖不可无。若尽洗去清拔之韵,使与俗同科,又何足尚!”元好问在《木庵诗集序》中更直截了当地说:“诗僧之诗所以自别于诗人者,正以蔬笋气在耳。”(《遗山先生文集》卷三十七)的确,如果我们承认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的话,那么,对那种最能反映诗僧生活状态的蔬笋气又有什么理由不加以认可呢?苏轼诸人的说法其实是要把一切诗歌创作都纳入士大夫的审美趣味和标准中,而抹杀其应有的独特性。这一点,甚至和苏轼本人经常在诗歌理论中所表示的对多样化的追求也是不相符合的。所以,我们宁可理解为是他的一时之言,因为,从他的一些具体作品来看,也是并不缺少“蔬笋气”的。话又回到志南的这一首诗,朱熹称赞其没有蔬笋气,也是从士大夫的立场说的。这说明志南是诗歌创作上的多面手,不管有无蔬笋气,僧人都能写出好诗。